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因年代久远,夏文化还带着神秘色彩,今天人们想看清它并不容易。
比如,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夏人为何祀龙、如何征战,九鼎、牙璋究竟有什么作用?也许当你来到洛阳夏都二里头遗址,很多问题就有了答案。
“皋陶作刑”与夏代典籍
2500多年前,东周王室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就是王子朝奔楚。
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长子,颇有才干。他与弟弟周敬王争夺天子之位失败后,携周王室典籍出奔楚地,后被周敬王派人杀死。
王子朝死了,他携往楚地的周王室典籍也没了下落。我们今天为什么要重提此事?因为不少学者认为,王子朝奔楚所携的王室典籍中,极可能包含有夏王朝的典籍。
有人会问:夏王朝有文字和典籍吗?据文献记载是有的。比如夏有禹刑,也称夏刑,就被视为我国最早的刑法典。
禹刑是一种肉刑,其制定者名叫皋陶(音同姚),史称皋陶作刑。在此之前,上古时期多用象刑,如《荀子》中就记载:“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
所谓象刑,即“象以典刑”。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犯罪,就根据其罪行不同,改变其衣冠的样式,或在上面涂不同的颜色和图案。这种惩罚看似温和,却能激起人们的羞耻之心。在《春秋繁露》中,西汉大儒董仲舒就说“画衣裳而民不犯”。
既然象刑被视为德政,皋陶为什么不继续使用,而要改用肉刑?《左传》中对此解释:“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并引《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肉刑是直接摧残身体的刑罚。据《史记》等记载,“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音同义)、墨各千”。《唐律疏议》中引《尚书大传》称“夏刑三千条”,可见其性质是一部刑法典,皋陶也被后世尊为中国的司法鼻祖。
皋陶曾被立为禹的继承人,可惜他在禹之前就去世了。后来禹的儿子夏启继位,有扈氏十分不满。夏启遂在甘地发动了对有扈氏的战争,他动员军队时作的《甘誓》被视为夏王朝的一部军法典。除此之外,夏王朝也有“为政之典籍”,称为《政典》。
投奔商汤的夏太史令
既然夏有典籍,那么,这些典籍是什么样子的?夏亡之后,它们又流落到了哪里?
在《尚书·周书·多士》中,也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周灭商后,成王七年(公元前1036年),周公迁殷商遗民于成周。也许是这些殷商遗民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周公便在《多士》一篇中告诉他们:“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今尔又曰:‘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予一人惟听用德。”
这段话的大意是:你们知道,殷人的祖先有册有典,记载了殷革夏命的历史。现在你们又说,当年夏的官员被选在殷的王庭,各有官职事。我只任用有德的人。
册的本义是书简。甲骨文中的“简”字,就是用绳子编起来的竹简或木简,而“典”字是双手捧着竹简的样子。既然殷人的祖先“有册有典”,且夏人能在殷商任职,说明二者文化相通,夏王朝的典籍很可能也是简牍。
这些典籍是正统王权的象征,由史官保管,如果天子无道,史官可以携典籍另投明主,以使其传承有序。
据《吕氏春秋》记载,到夏王朝的亡国之君夏桀时,“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可是夏桀执迷不悟,更加暴虐。终古无奈,只好携夏典籍投奔商汤,令商汤喜不自胜。
夏典籍归了商,到商纣王时,史官向挚见回天无力,又“载其图法,出亡之周”。周武王得到了夏、商两代的典籍,不由得心花怒放,立即遍告诸侯。到春秋晚期王子朝奔楚后,这些原本保管在周王室的典籍也没了下落。
王子朝奔楚是一桩历史公案。尽管史书对其多有记载,但王子朝究竟是不是“作乱”,世人并无定论。有人同情王子朝的遭遇,认为他本是周景王的合法继承人,之所以携周王室典籍奔楚,也是想有一天能重回洛阳,夺回天子之位。
奔楚之后,王子朝也作有《告诸侯书》,称周景王去世后王室大乱,是单、刘两家权臣“废长立少”造成的。他希望诸侯能支持自己,可最终等了一场空,周王室典籍的流失更成了他的罪过。
王子朝奔楚与不见冢
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在与周敬王的较量中落败,不得不离开王城洛阳,沿宛洛古道逃亡到楚国边境。
父亲周景王去世前,已说过要传位给他,因此在王子朝看来,自己与弟弟争夺天子之位,也是为了实现父亲的遗志。双方为此争斗了数年,其间王子朝曾居于王城,称西王;周敬王居于成周,称东王。
毕竟当过天子,即使外出逃亡,王子朝也知道带哪些东西最重要。据《左传》记载,这年十月,他和追随者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等人一起,“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当时楚国强大,且对周王室不太恭敬,是王子朝理想的避难之地。不过,他并未抵达楚国都城,而是在楚国北境的南阳停了下来。因为在此之前的九月,楚平王刚刚去世,楚国内部也不稳定。
王子朝在楚地一停留就是10年,他在洛阳的追随者也没闲着,有时还会给周敬王制造麻烦。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开始发兵攻楚,楚国连吃败仗,差点儿灭国,根本顾不上王子朝。周敬王认为机会来了,公元前505年的春天,他派人“杀子朝于楚”。据推断这是暗杀,因为当年周与楚并未交兵。
史料记载,王子朝死后葬在南阳西鄂一带。今南阳市石桥镇夏庄墓地有不见冢,学者从其年代及规格等推断,可能为王子朝墓或与王子朝奔楚事件有关,这也让人们燃起了重新寻找周王室典籍的希望。
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正是王子朝携周王室典籍奔楚,才有了楚文化的大放异彩。他和他的追随者也可能是《山海经》的作者,书中对夏启十分推崇,称夏启谱写了《九韶》和《九歌》,出行时手持青蛇、脚踩双龙……这些内容就出自周王室保管的夏代典籍,也说不定。
这两年,在洛阳夏都二里头遗址,考古人员有不少新发现。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关于夏文化的很多问题就能找到答案。(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张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