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也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眼中“最理想的君主”。这位上古帝王的名字常和舜、禹并排出现。他最著名的事迹,是把帝位禅让给了“外姓人”舜。
旧时的说书人,开讲时常说一句话:“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尧,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也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眼中“最理想的君主”。这位上古帝王的名字常和舜、禹并排出现。他最著名的事迹,是把帝位禅让给了“外姓人”舜。
主动放权让位,十分难得。历代王侯将相,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把尧奉为楷模。就连咱的老乡杜甫,年轻时的理想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鲜为人知的是,尧舜禅让的故事,很有可能就发生在河洛地区。
龙的传人
上古时期没有皇帝,尧的帝位和他的名号一样,都是后世加封的“荣誉称号”。实际上,他是部族联盟首领,因其封地在唐(今山西境内),又称唐尧。
尧的先祖黄帝、帝喾都曾居住在河洛地区,洛阳一带也有尧的行迹。
《竹书纪年》记载,尧曾“游于首山”“祭于洛”;《水经注》等古籍里说得更详细,“昔帝尧修坛河洛,择良议沉,率舜等升于首山”。
洛阳学者徐金星、吴少珉在其主编的《河洛文化通论》中提出,古籍里的“河洛”“首山”指的就是黄河、洛河及洛阳偃师境内的首阳山。尧年纪大了,领着舜登上首阳山祭祀,把帝位禅让给了舜。
尧是帝喾的儿子。帝喾曾迁都于亳邑(今偃师境内)。尧对河洛腹地的这片热土有着深厚的感情。
有趣的是,在神话传说中,尧的父亲不是凡人,而是一条龙。
相传,尧的母亲名叫庆都,长得很美。一天,她到河边洗衣服——也有人说她乘船渡河,天上忽然出现一条赤龙,向她扑来。刹那间天地变色,乌云四合……待到风停云散,庆都怀孕了。别人怀胎十月,她竟怀孕14个月才生下一个男孩。
这个孩子,就是尧。
身为龙的传人,尧不负众望,茁壮成长,凭借过人的才干,顺利登上了部族联盟的盟主宝座。
平民之王
尧执政时期,还是华夏文明的初级阶段,劳动工具、生产技术跟现在没法比。
人们逐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劳作,看天吃饭。倘或天公不作美,收成就很可怜,连肚子都填不饱。要是洪水泛滥、猛兽袭人,那日子就更难过了。
尧看到人们挨饿受冻,寝食难安,立志率领大伙儿过上好日子。
他加班加点操持公务,筹谋民生大事,天天到生产一线与人们共同劳动,与大伙儿同甘苦共患难,率领大家驱逐猛兽、治理洪水、推广农耕,尽己所能保证大家有饭吃、有房住。
付出了这么多,他从不求回报。《韩非子》里说,尧虽然贵为君主,却从不摆架子,从不搞特殊。他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麻布衣,喝的是野菜汤。
后世的史官对此感到不可思议:恐怕连小小的门吏,生活条件都比尧要好得多呢!
禅位让贤
尧很清醒,他明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把国家治理好,让人们安居乐业,就得选贤任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他四处寻访人才,不拘一格,任人唯贤,选拔了很多出色的官员。
乐官夔(kuí)就是在尧的鼎力支持下上任的。夔精通音律,很有才华,可他长得很怪,只有一只脚。其他人都认为夔的形象有辱斯文,不可重用。尧微微一笑,请夔效仿山川溪谷的声音作了一曲《大章》,这曲子磅礴大气、动人心魄,众人听了心悦诚服,遂赞同夔当乐官。
尧在位70年,励精图治,制定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功勋卓著。史书里说,“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连凤凰都向往这片乐土,绕着尧飞舞。
谁也没想到,尧竟心甘情愿把这片乐土让给舜来管理。
尧老了,该选继承人了。有人提议让尧的儿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知子莫若父,他认为丹朱本性顽劣,不适合当首领。
尧到处访贤,最后相中了舜。
《史记》里说,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让她俩暗中考查舜的品行和才干。经过多年的考查和培养,尧认定舜道德高尚、能力过人,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这才把帝位禅让给了舜。
有人问尧,为何把君主之位让给舜而不传给亲儿子?他说,交给舜,普天下百姓都会得到好处,得不到好处的只有丹朱一人;交给丹朱,普天下百姓都得不到好处,得到好处的只有丹朱一人。“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如此大公无私,难怪孔子赞叹“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