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是中华民族最受崇敬的图腾神物,也是中国文化的具体象征。那么,中华民族为什么会以龙凤为图腾标识?这种图腾标识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它与伏羲女娲传说有什么联系?这些重要问题可以从红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考古发现里找到答案。
伏羲女娲“蛇身”与龙图腾崇拜
龙凤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图腾标识。龙的具体形象,在红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发现的“猪首龙神”和“玉猪龙”身上,可以得到解读。
伏羲女娲是以龙蛇为图腾的“风姓”部族
人类在远古时代,常把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作为自己部族的图腾标识。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任、宿、须句、颛臾(zhuān yú),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任”“宿”“须句”“颛臾”4个“风姓”部族,都是太皞氏的后裔,均居住在今山东境内。《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文选·鲁灵光殿赋》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考古发现汉代画像石及墓室壁画中“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图像,正与这些文献记载相吻合。孙作云先生说:“龙即图腾化、神秘化的蛇。”这说明太皞伏羲氏是以龙为图腾的“风姓”部族。
红山文化“猪首龙神”和“玉猪龙”的重要发现
红山文化是主要分布于今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和河北省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距今约5500年。在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北山顶上发现一处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分布着女神庙、积石冢群和祭坛等大型遗迹。张忠培先生指出,神庙中至少有两种神,一是女神,二是“猪首龙神”。前者人形,后者是将猪头安在龙身上。
特别重要的是,在辽宁和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中,先后发现十多件“玉猪龙”。这些“玉猪龙”均为豕头、大耳、圆眼,吻端前凸而平齐,口略张开,体蜷曲如环。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一件“玉猪龙”,体形蜷曲,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高26厘米。由此可见,“猪首龙神”和“玉猪龙”应是红山文化先民崇拜的重要神物。
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中龙的形象
龙并不是自然界的真实动物,而是中华先民在原始宗教崇拜过程中想象出来的图腾神物。山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盘上彩绘的蟠龙及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绿松石龙形器,均为“蛇首蛇身”,足以说明龙应是由蟒蛇演化而来的神物。
“猪首龙神”“玉猪龙”与伏羲氏传说
古史记载的龙,多为“马首蛇尾”。然而,红山文化“玉猪龙”和“猪首龙神”的头部如猪,身体蜷曲如勾,均呈“猪首蛇身”状。
在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里,猪是主管北方的神兽。那些体形硕大的猪,常被称为“封狶”。“豨”与伏羲的名义相通。“豨”同“狶”,“希乃俙之省”。四川简阳鬼头山东汉崖墓出土3号画像石棺上,“伏羲”画像旁的题刻书作“伏希”。《风俗通》说:“女娲,伏希之妹。”可以为证。由此可见,红山文化发现的“猪首龙神”和“玉猪龙”,都应是伏羲氏的化身。这就是“玉猪龙”雕琢成“猪首蛇身”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