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一条就是大兴农田水利。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粮食生产寄予厚望,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对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发展现代农业提出明确要求。
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桐乐村标段隧洞 记者 刘冰 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一条就是大兴农田水利。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粮食生产寄予厚望,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对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发展现代农业提出明确要求。
沿黄区域是我市重要的经济带,也是粮食生产、特色农业的优势区。当下,在巍巍邙岭,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加快推进,逢山凿隧洞、遇沟架渡槽,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3年后,这个由干渠、支渠、田间配套工程和城镇供水管线组成的巨大水网,将纵横阡陌,伸向田间地头,让53.68万亩旱地变成沃野。
近日,“行走黄河”洛报集团融媒体中心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设一线,实地探访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功能效益。
邙岭“解渴”期盼已久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得益于黄河水的滋养,沿黄的孟津会盟、白鹤一带有了“河洛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不过,黄河素来“善淤”“善徙”,加之来水丰枯不匀,又缺乏足够的水量调节能力,沿线灌溉用水保证率也很不稳定。
20世纪90年代,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工建设。此后,中下游地区灌溉供水有了稳定保障。
不同于开阔的下游河川地带,小浪底南岸的邙岭区域属山区丘陵干旱缺水地区,地表水可利用量有限,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并在局部形成漏斗区。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使得邙岭地区从资源型缺水地区变成了设施型缺水灌区。”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改善灌溉供水条件。
其实,在小浪底建设过程中,我市先期实施了南岸灌区引水口工程。即便如此,邙山的阻隔致使灌区建设难度和成本增加,并直接导致孟津、偃师直至巩义一线长期无法用上黄河水。
2014年,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供水安全,国务院决定将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纳入国家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列。去年12月,该工程又被列入全省“四水同治”10项重大水利工程,邙岭“解渴”的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建设彰显“洛阳速度”
今年4月,小浪底南岸灌区一期工程两个标段分别在孟津县白鹤镇桐乐村、偃师市首阳山街道郭坟村开工,也成为今年全省十大水利工程首个开工项目。
“洛阳人盼望黄河水的心情太迫切了。”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桐乐村标段项目经理常武禄坦言,小浪底南岸灌区项目之所以率先开工,离不开洛阳优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的全力支持,也让他真切感受到项目建设的“洛阳速度”。
常武禄是一名“老水利”,曾参建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工程。他说,20年后,再次回到洛阳承建南岸灌区项目,可谓“再续前缘”。不过,邙岭腹地沟壑纵横,工程建设时常让常武禄感到“压力山大”。
桐乐村标段属南岸灌区总干渠,地形地貌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全程2.2公里全部由隧洞、渡槽构成。为确保工程如期推进,项目部挂图作战、日夜兼程。目前,隧洞进尺330多米,渡槽桩基建设加快推进。不仅如此,隧洞开挖的土石方也将全部就地加工成砂石料,实现少占地、降成本的双赢。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常武禄表示,将全力以赴打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示范工程,更好地彰显“洛阳速度”“洛阳效益”。
注重发挥综合效益
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的开工建设,是沿线人民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投资大、工期长、涉及范围广,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按照省发改委批复的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工程主要建设引水工程和灌区灌排工程,涉及我市孟津、偃师、老城、西工、瀍河、洛龙和郑州巩义等7个县(市)区,重点保障农业灌溉及城乡生活用水。
按照设计方案,该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2条干渠、30条支渠、1条城镇供水管线和田间配套工程,以及新建、改扩建505座各类建筑物等,渠道总长约305公里,项目总工期36个月,估算总投资34.78亿元。
该工程建成后,可发展有效灌溉面积53.68万亩,并为城镇供水2064万立方米,将对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和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灌区还将发挥“济孟(津)、济偃(师)、济瀍(河)、济涧(河)”的水利基础作用,对我市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开采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优化区域水生态、水环境。(洛阳日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郑斐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