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在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深刻指出,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洛阳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我们要切实认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认清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着眼于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在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深刻指出,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洛阳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我们要切实认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认清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
赢得新时代更远大的未来,不能让今天的“短板”变成明天的“陷阱”。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主要短板,是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主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自己工作方面的短板是什么,以扎实的思路、举措尽快把短板补齐,避免各种各样的短板牵扯我们的工作、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
短板不同于一般问题,不是不加区分,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那些事关全局性、长远性、基础性、根本性的突出问题,才能称之为短板。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在物质文化上,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既体现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既有区域间的不平衡,还有“五位一体”上的不平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下大气力抓好的工作重点、需要加快补齐的短板、需要不断完善的薄弱环节。
事实上,迈进新时代,防止“木桶效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深刻领会新矛盾,洛阳站位全局审视自身短板——
从决胜全面小康看,根据监测体系测算,2016年洛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1.6%,到2019年可达到97.2%左右,总体上达到全面小康标准。但从具体的监测指标和相关工作看,有些方面压力比较大。一是人均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2016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足1.8万元,到2020年需年均增长8.91%才能达到全面小康的2.5万元目标,而过去6年的年均增速是8.87%;二是脱贫攻坚,目前全市还有6个贫困县、455个贫困村、29.16万贫困人口;三是生态环境,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依旧突出;四是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文化建设方面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2016年只达到85.6%,在五大监测体系中居于末位。
从更长远的发展看,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发展优势和后劲亟待增强。特别是产业结构不优,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优强企业较少;创新引领作用不足,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聚力加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县域经济的支撑能力较弱;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偏低;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紧扣新矛盾找准短板,着力补短板解好矛盾。这次全会在提出“一小步、两大步”奋斗目标时明确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围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一方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量、以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增动力、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转型、以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促协调、以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创优势、以构建现代开放体系增活力、以构建现代市场体系聚要素、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基础,推动洛阳更平衡更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水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得踏踏实实、稳稳当当。
告别“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检验我们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水平,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检验我们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试金石。洛阳,要在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的过程中,用担当的宽肩膀挑起重担,凭成事的真本领克难攻坚,锤炼出新时代的“真金”!(洛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