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更多群众参与,使牡丹文化节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百姓的盛会;要让更多群众受益,推出更多市民游园赏花、旅游年票使用、道路交通出行、旅游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便民惠民利民措施,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争取更多群众支持,积极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把加强城市清洁保洁与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结合起来,加强建筑工地、渣土车辆等重点领域扬尘治理,干干净净迎接宾朋。”
洛平
“要让更多群众参与,使牡丹文化节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百姓的盛会;要让更多群众受益,推出更多市民游园赏花、旅游年票使用、道路交通出行、旅游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便民惠民利民措施,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争取更多群众支持,积极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把加强城市清洁保洁与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结合起来,加强建筑工地、渣土车辆等重点领域扬尘治理,干干净净迎接宾朋。”
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对做好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筹备工作提出要求,“更重惠民,贴近群众”成为一个鲜明导向。
“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与国色天香相生相伴,住在洛阳城里的人自古就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尤其是今天的洛阳人,每年都有一个牡丹文化节的“蜜月”,总是忍不住向外地亲友“嘚瑟”:“洛阳牡丹开了,来洛阳耍吧!”
亲友真来了,“幸福的烦恼”也跟着来了。咋回事呢?城区开始限行,出游不那么方便;平常不收费的牡丹园开始卖门票了,市民旅游年票开始受限了,酒店餐饮也开始涨价了;光带亲友看牡丹是不够的,人家大老远来一趟,咋不得带着转转龙门、关林和白马寺?这一趟下来,好家伙,一大把票子咬着牙“耍”了进去!
自家人想尽情赏花,亲友来了要接待安排,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正是基于这样的切身体验,多年来,相当一部分市民对牡丹文化节保持着一种“礼貌的游离”,实际参与度、受益度和支持度都打了折扣,多少有点“党委政府在那办,本地群众在那看,外地游客在那转”的尴尬。
“城市已经属于人民,一切应该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负责管理的精神为出发点。”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老百姓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
…………
这些“离人民很近”的话语提醒我们,想清楚“牡丹文化节到底能带给老百姓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
心理学中有个“共情”的概念,即同理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举办牡丹文化节,也需要类似的“共情”,真正将百姓当成自家人,切实站在群众的角度,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将群众所需、所想、所急、所虑的事情找出来、列进去、办到位,让群众在细微之处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当我们的公共决策与群众心目中的好日子朝着同一个方向,当我们的政策目标与公众期待相吻合,群众也会因决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提升满意度和认同感。
牡丹文化节已经走到第35个年头,确实应该在“更重惠民,贴近群众”上更进一步了。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这就是方法论。
说到底,如何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让人民的节日办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喜感”,不单单是“技术问题”,也饱含着人心这一“最大的政治”。毕竟,我们无论办什么事情,都不能忘记“为了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