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河南科技大学(以下称河科大)一学生一项以“海带缠潜艇”为灵感发明的国家专利,不但引发网友关注,还被央视《防务新观察》特约军事评论员称赞!今年,这项发明专利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微博截图)
核心提示
这两天,河南科技大学(以下称河科大)一学生一项以“海带缠潜艇”为灵感发明的国家专利,不但引发网友关注,还被央视《防务新观察》特约军事评论员称赞!今年,这项发明专利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您可知道,这名学生本科期间就申请了8项发明专利,有6项已获授权。这些发明的灵感,来自人们生活中的“灵光一闪”,只是他,为此选择紧紧抓住,追根问底……
1 电视节目里的“海带缠潜艇”,曾引发网友讨论
喜欢军事节目的市民,不少都看过中央电视台一档战略话题栏目《防务新观察》,其中的特约军事评论员张召忠颇受军迷喜爱。张召忠是国防大学原教授,海军少将军衔,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3年,张召忠在某期《防务新观察》节目里谈到核潜艇能不能在黄海活动时说:“核潜艇进来(黄海这边)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因为这个(区域)水太浅,50多米。潜艇在水下走,现在老百姓养那个海带,这么粗的那个尼龙绳,很容易给你绞上。所以说一般情况下,这个水域,美国的核潜艇要是进入黄海的港口,可能性不大。”
这一说法引发网友关注,还被称为“海带缠潜艇”。此后,尽管张召忠多次通过各类节目解释相关理论,但仍有网友对其说法将信将疑。近日,央视《防务新观察》公布了一封附带有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的电子邮件,扭转了网友们此前的一些看法,发这封电子邮件的正是河科大研究生马磊。
2 “军事铁粉”大学生,把捕获的灵感转化成发明专利
今年25岁的马磊,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河科大机械专业。
马磊在邮件中提到,他是一名在校硕士研究生,非常喜欢《防务新观察》栏目以及张召忠将军的解说。
他说,2013年,在节目中听到张召忠关于“近海用渔网或海带绳缠绕敌方潜艇”说法后,就萌生结合专业知识做类似发明的想法。此后,他加入了一些机械电子控制方面的内容,把尼龙绳化身为具有智能化的“武器”,发明出“一种用于拧螺旋桨的水下防御系统”。2014年7月1日,他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今年6月8日,该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这封电子邮件经栏目组公布后,一些网友此前对“海带缠潜艇”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在称赞张召忠的解说到位的同时,还给发明专利的马磊点赞。此后,张召忠本人还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借助马磊邮件及相关发明,回应此前的质疑,称“有的是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
3 本科期间申请8项发明专利,他习惯看问题多想一步
昨日上午,记者辗转见到马磊,对自己在网络上意外出名,他有点儿措手不及。最近他也接到了一些媒体联系采访的电话,只是他时间太紧,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忙着准备毕业论文材料。
马磊说,他平时喜欢看新闻及军事节目,有时会突然迸发出灵感,或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就想结合专业知识,看能不能把这些“灵光一闪”实现和解决。
“‘海带缠潜艇’,是张召忠将军用浅显说法来介绍相关理论,只是被一些网友误解了。事实上,螺旋桨是潜艇相对薄弱的地方,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美军一艘核潜艇因挂上渔网而被迫停车。”马磊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他被一些话所触动时,会冒出一些“奇怪”想法。2014年,他读大四时,就尝试用所学专业知识给自己的“奇怪”想法求解,逐渐开始申请国家专利。
马磊说,他看新闻,常常喜欢多想一点。譬如此前,某地公交车起火,乘客未能及时疏散导致严重后果。“受此新闻启发,我想如果说车身装上一种玻璃自动碎裂装置,总开关就设置在驾驶员操作台上,一旦发生危险,由司机直接摁下开关,而不是让乘客在慌乱中击碎玻璃,这样就能节省很多宝贵的逃生时间。”
观察细心,看问题总比别人多想一步,凭借这些,马磊本科期间共申请8项发明专利,其中有6项已经获得授权。
4 导师眼中的学霸“不善言谈、很有想法”
在导师和同学眼中,马磊是一个不善言谈但很有想法的学生。“不管是从专业成绩,还是从平时发明的专利上看,马磊都是个很优秀很有钻劲儿的学生。”马磊的研究生导师李心平说,他也鼓励马磊在任何领域都保持创新。
马磊告诉记者,自己目前的一些小发明只是兴趣爱好,很多专利只是停留在想法和设计层面,离做成实物装备还有一段距离。
“目前最重要的是,先把本专业的知识学扎实,有时间的话会继续做些有创新的发明。”对于网友的各种评价,马磊说自己不值得关注,只是个典型的工科男,平时宿舍、实验室两点一线,没什么业余爱好,就喜欢发明点儿小东西。“希望大家多关注国家的军事,多发现一些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情。”(洛阳晚报记者 王博东 通讯员 王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