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在车村镇采访
10月11日20时许,深秋的天已黑透,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乘坐的大巴车在浓浓夜色中驶入了嵩县车村镇。大巴车穿行在车村镇山间的道路上,记者透过车窗向外望,除了偶尔有汽车经过时车灯射出的光亮,窗外一片黑暗。
80多年前的深秋,山寒水冷,但也是如同这样的漆黑夜晚,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身穿单衣、脚踩草鞋,顶着呼啸的北风,藏身在嵩县车村镇木札岭的深林里、巨石后,准备随时给敌人“致命一击“。
木札岭上,红二十五军主动出击大溃敌军
“红二十五军在木札岭上,曾和国民党军打了一场伏击战,并大溃敌军。”在车村镇住了一宿,次日一早,采访团一行便前往木札岭山脚下的龙王村,站在村口竖立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前,倾听龙王村村支书王丙申讲述当年的故事。
1934年12月1日,红二十五军由鲁山(今属平顶山市)越过木札岭(今木札岭景区)进入车村镇,后向西行驶,当晚驻扎在树仁街(今车村镇树仁村)。为了对付国民党追兵,天黑时红军又返回一个连,埋伏在木札岭上,决定利用其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
第二天早上,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大模大样地行到木札岭山脚下时,遇到过路和尚能勤和一个姓李的农民,便打听红军的动向。二人回答说:“红军大队人马昨天下午就过完了,现在这里没有一个红军。”敌人信以为真,就大胆向木札岭开进,正好进入伏击圈。红军伏兵居高临下,猛烈射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40多人,之后仓皇撤退。
“至今木札岭上,还有不少当年挖的作战掩体,村民们在此还常捡到子弹的弹壳。”王丙申说。
木札岭下,村民依靠旅游奔小康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好风光。昔日的红军战场,如今已是木札岭风景区。2002年,木札岭风景区建成并对外开放,借着旅游发展的“东风”,山下的龙王村村民大力发展家庭宾馆,走上了致富路。目前,该村共有家庭宾馆100余家,从事旅游服务业人员近千人。
46岁的李双趁就是通过经营家庭宾馆,成了木札岭山下的一名女“CEO”,她也是龙王村如何奔小康的一名“资深”见证者。
“我家是第一个响应政府号召开办农家宾馆的,距今已十几年了。”李双趁说,过去她和家人靠到山上挖中药材创收,一年全家总收入也不足两万元。自从开起了家庭宾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近几年行情好的时候,全家6、7口人的年总收入能达到50至60万元。
依靠青山 种植中药材让村民脱贫
在车村镇,除了借景区的“东风”,通过“靠山吃山”村民也能致富,树仁村村民因地制宜种药材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树仁村位于车村镇东9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有2743亩,林地面积却占到了20250亩,因耕地面积少,村民一度生活贫困。如今,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大山里种植了山茱萸、桔梗等中药材,很多家庭靠着这些药材脱贫致富。
“我家三口人,以前靠种植一亩多的玉米有点收入,但一年到头仅能收入一千多元。”该村村民金君慧说。
金君慧今年64岁,和记者聊起如今的收入,被岁月侵袭的脸庞上浮现出了笑容:“四、五年前,受村里号召,家里开始种植山茱萸、桔梗等中药材。去年,靠着500多棵山茱萸和一亩多的桔梗,赚了两万多元!”
记者看到,在金君慧家的院子里,他种下的金桔树已经结下了颗颗硕果,正如他的生活,也正在酝酿果实……(记者 郭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