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现代开放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出,要促进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载体功能集合和联动发展,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产业集群,不仅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也是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现代开放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出,要促进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载体功能集合和联动发展,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近日,位于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的河南省摩托车产品质检中心取得检验资质,标志着全省首个省级摩托车产品质检中心正式投用。
近年,产业集聚区正成为我市吸引外商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一园一主业、一地一特色”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明确各产业集聚区功能定位,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真正形成集群集聚优势。
如何发挥各县(市)区的特色优势?《意见》明确,涧西区、西工区重点发展现代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高新区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和新材料产业,石化产业集聚区和孟津华阳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石化、煤化产业,伊滨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洛龙区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新安县、伊川县重点发展铝钛精深加工产业,宜阳县和洛新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轴承等基础件制造业,偃师市加快摩托车向电动四轮车和汽车方向转型。
《意见》还指出,我市要创新产业集聚区开发运行模式,学习深圳、重庆、苏州等地先进经验,通过市场化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完善水、电、路、网、气、热等基础设施;推进技术创新、智慧园区、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培育3个至5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群
我市共规划了16个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每一个“两区”都定位明确,特色明显。
例如,西工区特色商业区的建业凯旋广场引进了众多国际一线时尚品牌,解决了洛阳商业国际时尚品牌不足的问题,促进了洛阳整体消费观念逐步与国际接轨。
再如,洛龙区特色商业区的中国·关林电商产业园,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提供商务及仓储、快递等服务,帮助关林市场商户实现转型发展。
服务业“两区”是我市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正成为全市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意见》指出,力争到2020年,我市培育形成3个至5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群,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以专业化、特色化引领特色商业区发展,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品牌特色培育、服务功能提升、产城融合互动。加大服务业“两区”开放招商力度,突出招大引强,促进企业、项目和资源要素集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加快现代专业市场建设和特色街区培育,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和融资、咨询、物流、孵化等配套专业服务企业进驻,建成一批支撑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创新转型的高端商务服务平台。
争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领头羊”
创新,是洛阳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也是我市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谋求弯道超车、实现蓄势崛起的命运所系。
《意见》提出,要抓住国家实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机遇,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统筹创新空间布局,积极推广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建立创新资源统筹协调发展、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创新与资本对接、人才服务工作等新机制,将示范区打造成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转型升级样板区、开放创新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新兴产业先导区,争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领头羊”。
另外,我市还将积极申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构建以多领域软件开发为基础,以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自动控制、新材料应用为引领,以现代物流、呼叫服务业务流程外包为支撑的特色明显、结构完整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洛阳日报记者 李迎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