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咱们说武周时期酷吏皇甫文备时,提到了好法官徐有功,但因为皇甫文备是主角,徐有功的故事就没多说。今天,咱们就弥补这个遗憾,好好说说徐有功。
上次咱们说武周时期酷吏皇甫文备时,提到了好法官徐有功,但因为皇甫文备是主角,徐有功的故事就没多说。今天,咱们就弥补这个遗憾,好好说说徐有功。
徐有功是偃师人,历任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丞、秋官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
关于这位洛阳老乡,我讲三件事,分别是“一个绰号”“一句民谚”“一次顶撞”,您看了就明白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一个绰号”。徐有功在蒲州任司法参军时,当地百姓和官吏叫他“徐无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在审理案件时注重道德教化,“力求宽仁,从不轻易刑讯,也不轻易判人笞杖刑”。
徐有功在蒲州三年,审理案件时竟然没有一次动用杖罚。“徐无杖”的名声越传越远,最后传到京城,他被宣诏进了京。
“一句民谚”。在那个酷吏横行的年代,神都洛阳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遇徐、杜必生,遇来、侯必死。”这是称赞徐有功和当时的另一个好法官杜景俭的,意思一看就明白:犯人遇上徐有功、杜景俭,就会得到公正对待,如果遇上酷吏来俊臣、侯思止,那必死无疑。
“一次顶撞”。顶撞谁?顶撞武则天。
越王李贞、李冲父子谋反,很多人受牵连,有个叫颜余庆的县尉当年替李冲收过债,于是被酷吏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审判结果得到了武则天的同意。
徐有功看过案卷,坚持认为颜余庆并非谋反的魁首,不应处死。
“颜余庆难道不是魁首?”“他怎么可能跟李冲不是同谋?”武则天恼羞成怒,步步紧逼,言辞一次比一次严厉。在场官员吓得两腿发抖,徐有功不慌不忙,依据事实一一作答。武则天最后心服口服。
徐有功死后,武则天追封他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加封他为越州都督,并下制书表彰,称其“节操贞敬,器怀亮直,徇古人之志业,实一代之贤良”。(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