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带一路全球行”报道团到达新疆喀什,国内段行程圆满收官。
近日,“一带一路全球行”报道团到达新疆喀什,国内段行程圆满收官。
巧合的是,喀什正是约2000年前班超出使西域的最西端——西域古国疏勒所在地。如今,昔日班超驻扎疏勒的宫城——盘橐(tuó)城遗址已被重点打造为班超纪念公园,记者也在沿途找到了开发新疆的洛阳人的故事,昔日坚守西域的“班超精神”依然在这里延续。
喀什
喀什市位于喀喇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是典型的绿洲城市,也是我国最西部的一座边陲城市。全市土地总面积554.8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其全称为“喀什噶尔”,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宝玉石集中的地方”,喀什宝玉石也与昆仑玉、和田玉一道蜚声四海。
探访
重启丝路的“根据地”,建成纪念公园
从7月20日开始,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报道团驱车穿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途经和田地区,在7月22日抵达国内段的终点站——新疆喀什。
沿着喀什市班超路往东走,在东南郊的吐曼河岸边,便是占地14.5亩的班超纪念公园,公园大门东侧一段黄土城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段城墙,就是班超重启丝绸之路的‘根据地’——盘橐城留下来的城墙遗址。”景区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早在公元1世纪,盘橐城在我国史书中即有记载,其初为疏勒国宫城,一直到清乾隆年间才毁于战火。为纪念班超,喀什市政府于1994年在盘橐城遗址上兴建了这座公园,并将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步入班超纪念公园正门,36尊勇士像整齐地排列在班超像两侧,武将威武雄壮,文官气宇轩昂。
在36尊勇士像尽头,3.6米高的班超像庄严挺立,他手拿竹简,凝望远方,冷峻的脸上写满了刚烈和坚毅。
功绩
平定西域50余国,重开丝路传奇
当年,班超就是带着这36人组成的“敢死队”平定了西域50余国,使西域诸国重回东汉版图。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公元73年夏,班超率领这些勇士,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挺进,在鄯(shàn)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火烧匈奴使者,在于阗(tián)(今新疆和田)智斩巫师。之后,他把战略眼光投向沦为匈奴傀儡的疏勒国。
疏勒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班超出使西域的最西端。当时,疏勒由匈奴势力委派的兜题控制,使得昔日繁盛的丝绸之路日益凋敝。
班超当机立断,渡过冰冻水寒的克孜勒河,出其不意地兵临盘橐城下,兵不血刃地抓住了兜题,使东汉初年被迫封闭65年之久的丝绸之路再度开放。班超此后还在盘橐城驻守了17年之久。
如今,在班超纪念公园,班超像后面的弧形墙壁上,雕刻着班超少而好学、侍奉慈母、投笔从戎、出师西域、传播农耕等故事画面,将班超不平凡的一生生动地展现出来,讲述着这位民族英雄重开丝路的伟绩。
延续
洛阳人书写新时代“班超精神”
就像东汉时期班超坚守西域一样,如今在南疆大地上,活跃着一批援疆的洛阳人。他们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当地居民,支持新疆发展。新时代下,来自洛阳的“班超精神”在此书写、延续。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皮山县藏桂乡,新疆金山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向辉向记者讲述了200多名洛阳籍员工在此坚守4年多的奉献故事。
自2012年以来,这家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建设总投资近20亿元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刚来公司上班时,不会和汉族同志沟通。后来公司找来了一位懂维吾尔语的同志与我结对子交朋友,手把手地教,使我逐步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加了许多收入。”藏桂乡塔提让村村民阿不力克木·伊德日斯说,“去年我翻新了房子,新建畜圈,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家住涧西区的张向辉说,比起古都洛阳的舒适生活,这里确实艰苦得多。4年多来,他们战风沙、抗严寒、斗酷暑,完成沙漠荒地治理3.2万亩,种植红枣1.7万余亩、冬小麦1.5万余亩,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多浪羊良种繁育场,让昔日荒漠变绿洲。
“未来几年,我们还将建设10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形成天然屏障,将更多新疆的优质农牧产品推向全世界。”说起未来规划,张向辉言语豪迈。(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特派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焦旭锋 文/图)
相关链接
“一带一路全球行”
境外段将在下月启动
截至7月23日,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报道团抵达喀什后,行程已突破1万公里。
自6月18日从洛阳出发,报道团行经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穿越草原、沙漠、戈壁、山区等复杂地形,探访了张骞墓、阳关、莫高窟、苏巴什佛寺等丝路遗址,深度挖掘了丝绸之路与其起点城市洛阳的不解之缘。
“国内段行程结束后,报道团成员将进行阶段性休整,预计将于8月18日前后踏上境外段行程,向着欧亚大陆的西端港口荷兰鹿特丹迈进。”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项目负责人说。
届时,记者将深入一线,带来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洛阳好故事”。敬请期待! (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