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简称七二五所)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民结合、科技产业化跨越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在与世界一流对手对阵中为“中国创造”树起了一面旗帜……
|
七二五所第六研究室检测实验 |
|
近10年来,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简称七二五所)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民结合、科技产业化跨越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在与世界一流对手对阵中为“中国创造”树起了一面旗帜……
是什么让七二五所创造了奇迹?
一是改革,二是创新。
但其背后,还有一个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因素: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的企业文化——“动车组”文化。
正如七二五所所长马玉璞所言:“是坚持不懈的‘动车组’文化建设增强了我们的软实力,成为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这种实力买不来、拿不去、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却可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无限延伸。未来,要实现更大发展,必须持续增强这种软实力!”
“每节车厢都自带动力”的“动车组”文化
何谓“动车组”文化?
近日,记者走进七二五所。随着采访的深入,“动车组”文化的丰富内涵逐渐浮出水面。
那是2010年年底,在单位举行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研讨会上,七二五所第一次提出了“动车组”文化的概念。
传统的列车,动力在车头,把握方向也在车头,所谓“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动车每一节车厢都自带动力,车头主要掌控方向,所以动车组能够高速运行。
在七二五所,每名员工、每个团队如同自带动力的“动车组”,自加压力、自我挑战,驱动了全所和谐、快速地运转。
所长马玉璞说,“动车组”文化,是全所50多年创业特别是“第三次创业”的文化浓缩。它来源于兴船报国的责任意识,来源于市场竞争的忧患意识,来源于团结攻坚的协作意识,更来源于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它的核心是“精诚团结”,基础是“求实创新”,特点是“追求卓越”。
软实力之根——军工精神、时代精神
七二五所是拥有50余年光荣历史的军工科研单位,这里的员工无论老少,身上都洋溢着挥之不去的老军工气质。
1961年建所至1984年“第一次创业”期间,来自部队和全国各大院校的七二五所人,在物资极度匮乏、条件异常艰苦的年代,以献身国防的豪情和勇气,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建立起了我国自主的综合性船舶材料研究所。
1985年至2001年“第二次创业”期间,因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和国防科技体制改革,七二五所不惧困难,以“团结、攻坚、敬业、奉献”的军工精神,实施“科技为本、寓军于民”发展战略,最终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军转民”的排头兵。
2002年,七二五所拉开“第三次创业”序幕,确立了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集科研和多个高技术产业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坚持发扬军工优良传统,摒弃旧思想旧观念,通过“头脑风暴”文化耕心,全面实施七二五文化战略。
软实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有生命历程的。
文化建设使七二五所与全体员工形成责任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该所在军工精神的培基上,不断融合、新生,收获了“精诚团结、求实创新、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七二五文化新主干,先后诞生了“一次做对、严谨细实,缺陷为零”的质量文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赢得客户的忠诚”的经营哲学,“德才识人、岗位育人、绩效用人、事业留人”的人才理念,“清风之源、发展之基”的廉洁文化……
软实力之基——团队精神
我们在七二五所采访,发现有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团队”。
通过多年的文化建设,七二五所人已经把团队精神看作阿拉伯数字“1”,如同把健康比作“1”一样,后边的“0”越多,成就就越大;没有“1”,后边有多少个“0”也没用。
建立在这种共识基础上的七二五团队精神,既挥洒个性、展示专长,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既强调个人业绩,更强调组织共同目标的达成,是一种“向心力、凝聚力、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
七二五所人说,在这样的环境里,你想不好好干都难。
记者就采访到这样一个案例。来自洛阳理工学院的一位实习生,在所里写下了这样的实习记录:“看看身边那些每天都在机器旁兢兢业业埋头工作的师傅们,心中顿生敬意。我最初做吸声圆锥的修边工作,稍不留神就会削掉‘圆锥肉’,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与质量,自己曾为此懊恼不已。‘慢慢来,别着急,保证产品质量才是关键……’师傅们的鼓励和热心帮助,给我带来了家人般的团队温暖,使我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要练好本事为团队争光。”
这几年,在团队精神的凝聚下,七二五所人人都成为闪闪发光的“螺丝钉”:所长、书记、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首席专家王安斌带领团队拼搏奉献;蒲忠杰等各专业领军人才在科研前沿奋勇争先。此外,还有霜鬓不负青云志的老教授朱云龙,爱管“闲事”的保安王书轩……他们积极进取,全力以赴,群策群力,演绎出一个个科研、产业发展的神话。
软实力之魂——创新精神
自“第三次创业”以来,七二五所大力实施“观念创新是先导、机制创新是保障、管理创新是基础、人才创新是根本”的系统创新工程,在创新方面“软硬兼施”。
创新无处不在,首先是打破头脑的桎梏。历经多次“头脑风暴”,一个军工材料研究所要建成高科技产业集团这一目标,逐渐成为员工的共识;先提出“国内知名、国际著名”的目标,进而发展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追求,这不仅仅是视野的转变,更是“只有永无止境的创新追求才能达到目标”的意识深深根植于全员心底。
可以说,七二五所软实力的各个层面,都由创新的细胞组成。
开创和实施“一所两制”,实现科研、产业双跨越;科研创新瞄准世界一流,注重成果转化、技术与工艺创新,实施“生产销售一代、研制注册一代、预先研究一代”战略;产业创新以高科技产业发展新模式推进“中国创造”……
创新,让七二五所活力四射。
而寂然无声的文化创新,则成为提升全所软实力的源泉。
文化推动持续创新,创新又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自“第三次创业”以来,在文化与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创新精神在七二五所真正扎下了根。
如今,该所涉足的五大产业板块,在各自细分市场均处于领先和第一方阵;开发的支柱产品和关键技术,很多是国内乃至全球行业专业标准的“参照系”,不仅主导着市场话语权,还牢牢把握住了市场竞争的先机。
一位员工说:七二五所干的很多事情都是国内从未有人干过的事,很多客户就是信任我们,总能听到他们这样感叹——七二五所,经常超乎想象!
“成就事业,享受生活”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七二五所成功建设的我国首条完整钛产业链全面投产,并已初步建成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集科研和多个高技术产业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十二五”末,全所新签合同额突破90亿元。
“成就事业,享受生活”。这是新时期七二五所的核心价值观,也是该所承担社会责任的着力点。
跨越式发展,让七二五所近4000名员工见证和感受着先进文化思想的力量,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精神理念和各种行为规范的自觉入心——
争利益的少了,提建议促发展的多了;日常工作中,人人琢磨“如何突破现状超越自我”;年终总结时,全员“比思路新、比亮点多、比绩效好、比贡献大”……
在文化创新过程中,七二五所诞生出自己独特的“动车组”文化。
“十三五”开局之年,七二五所又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借助高速运行的“动车组”,让软实力在实现目标的进程中向更高境界无限延伸!(洛阳日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张志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