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国际牡丹园见到张淑玲时,她正和同事们一起为牡丹花蕾套上白色的纸袋。张淑玲表示,这是在为牡丹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选含苞待放的牡丹作为母本,剥开花瓣,用镊子夹住花丝,将雄蕊全部剔除,包上硫酸纸袋,整套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在园中巡查的张淑玲
昨日,记者在国际牡丹园见到张淑玲时,她正和同事们一起为牡丹花蕾套上白色的纸袋。张淑玲表示,这是在为牡丹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选含苞待放的牡丹作为母本,剥开花瓣,用镊子夹住花丝,将雄蕊全部剔除,包上硫酸纸袋,整套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张淑玲是国际牡丹园的总工程师,从事牡丹工作已有30余年。平时只要有闲暇时间,她就会在园中巡查,观察每株牡丹的性状和生长态势,校对品种,但对她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为牡丹育种。
“每年4月是我们最忙的时候,除了要迎接赏花游客,还要抓紧时间为牡丹育种,花期如美景稍纵即逝,丝毫怠慢不得。”张淑玲说,育种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株牡丹从人工杂交开始到出种子、出苗,直至最后各方面形态稳定下来,被鉴定为一个新品种,需要10年至15年。作为一名从事牡丹工作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为了打造良好的观赏环境,张淑玲与同事们也下了大功夫,将园子按照九大色系、不同“国籍”、花期时间、花型演化及品种群等重新布局,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的“国际范儿”牡丹园。今年,在国际牡丹园中,黑珍珠、墨红洒金、冠世紫玉、彩云追月等珍稀牡丹品种接连亮相,令游客赏心悦目。
从业多年,由张淑玲参与培育的牡丹新品种有很多,其中经权威机构鉴定的品种有8个。“目前,还有五六十个待鉴定的牡丹新品种,我知道这个过程很漫长,但为了国际牡丹园,我愿意等待。”张淑玲说道。(洛阳晚报记者 李雨璐 实习生 袁博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