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洛阳牡丹聚天地之灵气、凝自然之精华,不知倾倒了多少诗词文人。洛阳牡丹诗词香染千古,熠熠生辉。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洛阳牡丹聚天地之灵气、凝自然之精华,不知倾倒了多少诗词文人。洛阳牡丹诗词香染千古,熠熠生辉。为给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助兴,洛阳晚报今起开设《诗蕴牡丹香》栏目,与您一起品味诗词中牡丹的芬芳。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唐·薛涛《牡丹》
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代是诗歌的时代,唐诗浩如烟海,璀璨夺目,但唐代的女诗人并不多,留下的诗作也就更少。而薛涛则是这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这首《牡丹》诗,写得精致玲珑,别开生面。
这是一首爱情诗。牡丹是群芳中的至美,爱情是感情中的至美,将这两个至美合到一起写,是女诗人的慧心巧思,是其独特的审美发现。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诗人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爱人之间的缱绻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红笺”,是诗人创制的粉红小笺,人称薛涛笺。“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角色,读来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宋玉《高唐赋》中楚怀王和巫山神女欢会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像巫山云雨那样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若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此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写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爱情是需要传递的,但诗人的传情方式与众不同,是靠馨香传情。彼此通过牡丹的馨香,体悟深深的爱意。而细腻深邃的情感,原本是不好表达的,所以才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不语还应彼此知”,彼此心照不宣,胜过万语千言。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自有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简介:薛涛(768年—832年),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薛涛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她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粉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