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瀍河回族区万隆小区南区,住着一对长年照顾流浪小动物的逾六旬夫妇,他们每天从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5点,分4次为方圆约5公里的几十只流浪狗送饭,一直坚持了12年,12年来的花费超过10万元。
|
孟素珍在喂流浪狗 |
|
在瀍河回族区万隆小区南区,住着一对长年照顾流浪小动物的逾六旬夫妇,他们每天从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5点,分4次为方圆约5公里的几十只流浪狗送饭,一直坚持了12年,12年来的花费超过10万元。
“能救一个是一个,直到干不动为止。”孟素珍和老伴儿贾瑞科如此说道。
她爱“逛”垃圾箱
2月18日早晨,瘦小的孟素珍拉着小车准时出现在机车厂东路附近的菜市场。除了买点儿便宜菜,她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捡拾各种丢弃的骨头上。
只要路过垃圾箱,她就一定停下来看看,发现有馒头或狗狗能吃的其他食物,便如获至宝地捡起来放在塑料袋内。
“我家过年攒了点儿骨头,回头给你拿来。”多年来,附近居民已经习惯这位衣着简朴的“瘦老婆儿”四处找狗食,一见面就跟孟素珍打招呼。
最远的“送饭点”在5公里之外
“快,老伴儿,帮我把骨头剁了。”孟素珍回到家时,一大早去七一路菜市场买鸡骨架的贾瑞科也回来了。
她赶忙招呼丈夫干活,自己则一头扎进厨房,先煮鸡骨架接着把捡来的馒头一个个掰碎。
鸡骨架煮得差不多时,孟素珍用筷子蘸了蘸锅里的汤放进嘴里,觉得咸淡合适再把馒头倒进去。
这是一天当中,夫妻俩为流浪狗做的第一次饭。
上午9点30分,孟素珍一只胳膊挎着盛满狗食的塑料桶,一手拎着骨头出门了,她要步行十几分钟来到附近的驾校和工地,喂那里的6只流浪狗。把食物分好后,她顾不上休息又打水给狗狗喝。
接近上午10点30分,孟素珍回家稍事休息后,又操持着给自家的猫狗做饭,接着才做自己和丈夫的午饭,然后再做下一锅狗食,因为下午3点、4点和5点,她和老伴儿要分别给更远地方的流浪狗送饭,最远的“送饭点”在5公里之外……
这就是12年来,孟素珍夫妇每天的生活,他们忙并快乐着。
21年前,他们对小动物产生感情
孟素珍和贾瑞科来自周口,今年同为66岁。从部队转业后,贾瑞科被分配到原洛阳机车工厂工作,并在那里一住就是40年。
夫妻俩家中养了9只狗、十几只猫,房前屋后还有不少来“串门蹭饭”后住下不走的流浪猫。贾瑞科说,1995年,女婿送给他们一只宠物狗,开始俩人对养狗没什么兴趣,但养着养着就有了感情,“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只成年狗能有4岁小孩一样的智商,这可是一条活生生的性命啊”。
15年前一个春日的午后,夫妻俩外出遛弯儿时,在一个污水处理厂见到了一只被遗弃的小狗。看到小狗可怜的样子,孟素珍心疼坏了,赶紧抱回家养了起来。
从那时起,他们便一发不可收地救助起小动物来。3年后,孟素珍对流浪狗竟担心得整夜睡不着觉,她跟丈夫一商量:“干脆咱给它们送饭吧。”
每日买食物等的花费在40元左右
贾瑞科早在1994年就退休了,孟素珍没有工作,平日俩人全靠贾瑞科一个人的退休金生活。
孟素珍说,一天做4次饭需要5斤挂面、10斤鸡骨架,再加上有些小狗生病吃药,每天的花费在40元左右,一个月要花去一半以上的退休金。
为了让小动物吃好,夫妻俩长年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厨房的灶台上放得最多的是咸菜,平时孩子们给孟素珍点儿钱让她买首饰和衣服,她不舍得花,全用在了小狗小猫身上。
今年春节,夫妻俩只买了20元的肉馅包了顿饺子,给流浪狗们买鸡骨架则花去了200元。
在万隆小区门岗工作的魏师傅还记得孟素珍喂狗的情形:“孟大姐自己啃干馒头,却拿着包子去喂狗。”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邻居的打扰,他们还动手在河滩或荒地上给流浪狗搭窝,或者把狗寄养在工地和驾校等地方。(洛阳晚报记者 徐翔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