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孟津县、宜阳县申请成为我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试点县,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工作,两县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难”正在缓解。近日,记者来到孟津县,看到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
去年起,孟津县、宜阳县申请成为我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试点县,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工作,两县偏远地区群众“出行难”正在缓解。近日,记者来到孟津县,看到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
村里通了公交车
12月1日9时许,准备到县城办事的孟津县白鹤镇王庄村村民闫占窑坐在村口的小卖铺旁,一边跟朋友们闲聊,一边向远方张望。
以前到县城办事,闫占窑一早就得走路赶到3公里外的县道上,在那里等路过的公交车。当天,王庄村正式开通公交车,闫占窑不用再跑远路等车了。
“方便多了!”闫占窑对记者说,县道上的过路车经常满员,有时要等几个小时才能坐上车。一次,他有急事要进城,死活等不到公交车,只好花50元租了一辆面包车。
说话间,一辆挂着大红绸花的公交车开到了村口。公交车在村里绕了一圈,在所有乘客入座后,司机开始向大家介绍:“孟津县城到王庄公交车单程大约需要40分钟,票价3元,每天上午9点、下午4点各一班……”
孟津县汽车站站长田延通告诉记者,开通通往王庄村的公交车,从去年就开始筹备了。2014年,省交通运输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河南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孟津县积极响应,申请成为试点县。根据试点工作的要求,离主干公路2公里以外的行政村,都要开通公交车。
“试点工作开始以来,我们一共增加了8条公交线路。”田延通说,王庄公交线路的开通,标志着孟津县行政村公交车通达率达到100%。
政府企业齐“加油”
这些公交班线的运营情况如何?田延通表示,有好有坏,总体不太乐观。
“农村客运最大的特点就是点多、线长、面广。”田延通介绍,偏远地区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加上农村地区的摩托车、电动车数量不断增多,导致这些地方公交车的运营状况比预计的差很多。比如,今年新开的柿林村公交线路,以目前3元的票价来看,如果算上燃油、乘客保险、人员工资等费用,只有实载率在90%以上时才不会亏损,但实际情况是,这条线路除周末外平均实载率不到50%,一辆车每月要亏损近5000元。
开通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偏远地区公交班线的运营长期坚持下去,政府和运营公司都在努力探索。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各级各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给予大力扶持。孟津县成为试点县后,省政府给予300万元的专项补贴。去年,孟津县政府对县域公交补贴资金50万元,并决定对已开通的县域公交线路因政策原因亏损的,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有关客运企业改变定点、定线、定班的客运模式,探索推出了“赶集班”“学生班”等特色班线。
田延通说,每当镇里有大型集会,除正常班线客车外,车站还会根据村民的预约调配车辆,准时接送乡亲们赶大集。总的来说,就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基础上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农村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洛阳日报记者 张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