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洛深合作,是洛阳转型发展的自觉选择。在此框架中,借力深圳的“偃师布局”也在酝酿,在发酵,在萌芽,在成长。
数次南下谋牵手,竭力促成偃师与深圳商机对接,成效初显;
协同创新启未来,合力筹划偃师产业发展新天地,前景可期。
偃师市委书记宋义林说,借力深圳,偃师既要借“企”,更要借“智”,互促共长。
协同创新的“智布局”
8日,历经近3个月的调研和技术攻关,偃师市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关于偃师制鞋业的圆盘机工艺等出台,成为该研究院成立以来的第一项成果。
偃师市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是个什么机构?它并非偃师自己成立的研究院。5月8日,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洛阳理工学院与偃师市人民政府签订三方协议,组建了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是偃师借“智”深圳的重大动作,承载着偃师提升发展理念、引进高端人才、搭建创新平台的强烈期盼。
该研究院有明确的功能定位:立足偃师,辐射中原经济区,以智能装备为重点研究方向,通过合作开发、项目孵化、吸引集聚等方式推进技术升级、集群发展。
其前期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及洛阳理工学院的技术、人才优势,根据偃师现有产业进行四轮电动车控制器、工业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对偃师1万余家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这是偃师引进的第一家立足本地覆盖全产业的创新研究院,也是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全国县级城市设立的唯一一个研究院。固高“相中”偃师有着坚实的理由——
智能装备创新研究,偃师有基础。在偃师产业发展规划中,智能装备产业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该市去年以来引进、创立的智能装备企业已有3家,其中帝辛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RV减速器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第一批产品今年9月下线。
智能装备创新研究,偃师有需求。偃师是民营经济发展大县,现有各类民营企业1万多家。鞋业、耐火材料、电线电缆等传统产业的装备提升改造,新型企业对高尖端设备的强烈需求,都是该研究院广阔的用武之地。
把先进的理念、模式引进来,与当地实际“有机嫁接”,培育适合本土的“智慧之果”——“智”造未来,是偃师十分明确的目标。
目标确定,紧锣密鼓。
协议一签订,研究院的科技人员立即“问诊产业”。他们马不停蹄地调研偃师企业,深入查找产业存在的问题和科技创新的空间,为偃师产业的转型升级把脉问诊。一同调研的偃师市科技局局长刘少卿深有感触地说:“深入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进行调查,很辛苦但满怀希望!”
偃师宇龙制鞋厂负责人王桂峰是个很喜欢“鼓捣”设备的人。他刚和洛阳新思路科技公司合作研发了一条全自动化智能聚氨酯生产流水线,预计9月投用,可大大减少用工量,“原来的生产线得用8个人,还必须是青壮年;新生产线只要3个人,50岁的妇女就行”。
研究院人员来企业调研后,王桂峰又有了新想法。研究院在他的企业举行座谈会,王桂峰提出,现在的鞋业生产流程上,12工位圆盘机科技化程度不高,有时还会出现小事故,能不能进行智能化提升?他的提议被研究院采纳,定为改造鞋业生产流程的第一个主攻方向。
王桂峰还有一个想法:“固高公司是做机器人控制器的,我打算和固高公司合作,进一步减少生产线上的工人。”
在偃师,还有不少像宇龙制鞋厂这样向研究院“索求”创新产品的企业。
本土空间的“片布局”
栽下一棵树,收获一片林。
偃师市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成功组建,得益于该市前期引进的一个项目。
2013年,偃师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亨基数控智能装备项目,合作方之一就是固高公司。据偃师市投资服务促进中心主任王学伟介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固高公司负责人对偃师深厚的民营经济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非常看好,又切身体会了偃师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偃师市各级干部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最终促成了研究院的创立。
研究院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偃师产业发展、引进孵化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偃师而言,对接深圳也有了一个更直接更给力的前沿阵地。
事实上,偃师对“深字号”企业在本地的片状布局从未放松。该市在深圳设立招商办事处,盯紧前沿,谋求机遇;深入谋划可以对接的项目,建立偃深项目储备库,谋划“深商板块”,目前偃师项目储备库中与深圳相关的项目有6个。
今年以来,偃师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深圳进行考察、招商,立足偃师产业,围绕电动四轮车、锂电池、LED驱动电源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电商大平台构建等项目进行洽谈。目前,偃师仅与固高公司深入对接合作的子项目就有6个,还有4个与其他企业合作的项目正在洽谈中。
偃师市市长李灵敏说,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成立是一个契机,偃师将继续增点、扩面、深耕,实现与深圳更广泛更有深度的合作。
借力深圳,偃师动力十足。(洛阳日报特约记者 邓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