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在我们的文化中,村庄就是一个人出发点,也是心中最终的归宿。从古至今,人口迁移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在人们对乡愁的依恋中,故乡的树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走近洛宁山村的一棵老槐树,听听它“讲”的故事……
1、迁徙的见证
洛宁县罗岭乡有个叫西沟的小自然村。这里的春天多彩烂漫,麦苗蓊郁,油菜花黄,山桃花白。村子很小,仅20户人家,房子多是土坯瓦房,土墙上有仙人掌,散养土鸡闲庭信步,原始的田园景观清新自然。
西沟是个古老的移民村,有大槐树为证。大槐树长在村内土坡跟前,又高又大,要三人才能合抱,生长600多年依然旺盛。相传,这树是明朝初年西沟村的先民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徙至此后,为寄托乡愁所种植。所以,人们也称它为“洪洞槐”。
长期以来,由于雨水剥蚀,大槐树树根外露,形成一人多高的树根台子。尽管如此,古槐依然生长旺盛,虬枝年年发芽开花。前些年,洛宁县启动古树名木认养保护,人们在树根周围筑起了围堰,填上新土。
古往今来,西沟人在大山深处垦荒耕耘,生生不息,大槐树也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2、故乡的寄托
关于小村移民的历史,要从明朝说起。
史载,元末明初,战乱、自然灾害频发,使得中原一带十室九空,而山西尤其晋南一带相对富庶。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当朝政府为发展生产,在洪洞古槐旁设局驻员,强制万民迁徙,完成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
此次移民历时数十年,迁民人数达百万之众,遍布豫、皖、苏、陇、鄂等十余省。所以,我国很多地方移民均以洪洞大槐树为自己家乡。西沟的大槐树就是在此背景下种植的,并成为人们怀念山西故土的寄托。
如今,这里不甘于清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举家进城谋生,大槐树又成了年轻人怀念山村的记忆。
小村沉寂下来,大槐树依然是最热闹的地方。老人们夏天在树下阴凉地避暑唠家常,冬天在树前太阳地含饴弄孙。“洪洞槐、洪洞槐,洪洞槐下引乖乖。乖乖闹着要吃奶,媳妇媳妇快回来。”这一顺口溜至今在西沟村流传。
其实,外出的青年人、留守的老年人对于大槐树的记忆都打着时代的烙印,但大槐树代表的乡愁,却始终未变……(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申艳梅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