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68年到现在已过去近2000年了,中国第一座佛寺、号称“释源”“祖庭”的白马寺依然在洛阳矗立。
从公元68年到现在已过去近2000年了,中国第一座佛寺、号称“释源”“祖庭”的白马寺依然在洛阳矗立。白马寺初建时“犹依天竺旧状”,但现在,它完全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布局,崇尚对称、严整,围绕中轴线,构成突出佛教文化特色的一组建筑群体。
作为中国佛寺的标杆,白马寺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六进建筑,两侧有钟鼓楼、藏经阁、六祖殿等,寺外有齐云塔。
白马寺山门两侧的庭院内分别有摄摩腾、竺法兰的墓地,这两位便是首次把天竺佛教引入中国并得到朝廷正式认可的高僧。
天王殿供奉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弥勒像后是天将韦陀。据说,韦陀持魔杵的姿势有讲究。如果他把称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院是大寺院,可以接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3天;如果他把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院中等规模,外来和尚仅可免费吃住1天;如果他的杵杵在地上,那就恕不接待,走你。
大佛殿供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两边分别是文殊、普贤两菩萨。按照佛教说法,这三位尊者在一起称“释迦三尊”,象征佛法无边。释迦三尊背后,是观音菩萨。
大雄殿的主尊仍是释迦牟尼,两边分别为药师佛、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分别掌管人生的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世,故称“三世佛”。大殿两侧,是雕塑精美的十八罗汉。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一位长发及肩,上衣下裙,完全是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因此,人们把他们合称“十八罗汉一枝花”,这是国内仅见的一套罗汉像,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接引殿的主佛是阿弥陀佛。按照佛教说法,佛教信众修行到一定时候,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两边分别是观音、大势至两菩萨,因他们在一起故合称“西方三圣”。
白马寺寺院两侧分别建有泰国佛殿和印度佛殿。
泰国佛殿高10余米,三层重檐,风格秀丽。1992年,泰国常媛女士和该国内务部部长瓦塔那朝拜白马寺后,向寺院捐赠了一尊高7.8米、重8吨的铜质贴金大佛;1997年,又在白马寺修建了此殿。
印度佛殿是印度时任总理瓦杰帕依2004年参谒白马寺,看到泰国佛殿后决定兴建的。印度佛殿由印方投资兴建,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佛殿高21米,系按照世界文化遗产、印度阿育王时期的桑奇大塔进行了1:1比例的仿建。它的哲学寓意是,其圆形弧顶象征宇宙,其宝顶象征灵魂通过多层意识升华,最后达到至高境界,也就是“天国”。2010年5月29日,印度时任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专程到白马寺为印度佛殿落成揭碑。中印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白马寺就是其源头。
由于历代传承,白马寺的佛事活动频繁且庄严神圣。日常佛事活动有每天的“朝暮深诵”,还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布萨”“安居”和“放生”等。每年最重要的活动是正月十五和尚会、四月初八浴佛节、七月十五盂兰盆会和水陆道志等。
盂兰盆会是梵文的音译,意为“极济倒悬”,是求佛保佑亡人摆脱厄难的。这天要建好法坛,开始“演净”,示有一方净土,示佛下界。然后,先“引魂”,再“拜忏”。晚上,进行“普施”,放焰火,放河灯、烧法船和“灵房”。烧“灵房”很有意思,其意在于为亡灵做“先锋”,提前到天庭“说情”,或搞点“贿赂”,请天帝尽呈赦免亡灵的罪过。灵房一般为纸扎的模型,过去有草房、瓦房、楼阁亭棚等,还要停放大车、马,摆着金银珠宝,站着奴仆,现在又有摩天大楼、汽车、飞机等。“灵房”关键要配一个“赦马子”,即骑马的纸人,要由他引荐亡灵和“礼品”到天庭说情。
水陆道场又称水陆法会。所谓水陆,意为超度水中和地面上的一切亡灵而设。它与盂兰盆会相比,其主要活动也是诵经、设斋、礼佛拜忏等,但规模更大,时间更长,活动更为复杂,参加法事的人通常约为80人,多时甚至超过千人。它办法事需要“水陆画”,一般要几十幅,多时超过200幅。(徐晓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