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国家工信部确认,我国将取消食盐专卖制度,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古代洛阳,长期是中国食盐的管理中心和中原盐运中心,有极其厚重的盐业文化。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去寻找那些古老的故事。
1、桑弘羊与食盐专卖
中国的食盐专卖制度始于汉武帝时期,在此之前,食盐只是普通商品,并未实行专卖。
汉武帝时,由于连年对外用兵,造成国库空虚,急需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同时,一些从事盐铁业的商贾,冶铁煮盐,财累万金。汉武帝决心进行财政经济改革,从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起开始选用善于理财的人,命他们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其中最受信任的是桑弘羊。
桑弘羊出身洛阳商人家庭,有突出的计算才能。他13岁时,成为武帝的近臣,后来主管天下盐铁20余年。他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35处、铁官48处,让私家作坊制盐冶铁,由官府统一销售;不久,又实行了酒类专卖。
但是,这些政策一开始实施就遭到普遍反对。武帝去世后,继位的昭帝年幼,大将军霍光主政。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汉帝国召开盐铁酒会议,参加会议的是各地所推举的贤良、文学之士。
贤良、文学与桑弘羊围绕汉帝国的盐铁、酒类专卖等内外政策进行了激烈辩论,西汉桓宽编撰的《盐铁论》详细记载了盐铁会议的情况。经过这次辩论,尽管朝廷没有废止盐铁官营,但停止了酒类专卖。
2、晋盐水运入函谷
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古代不产食盐。其所用食盐主要是齐鲁地区的海盐和今山西运城的池盐。运城盐湖,位于运城以南,此地古代为解县和解州之地,故又名解池,也称河东盐池。运城盐湖,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自古以产盐著名,所产之盐称解盐、潞(lù)盐或河东盐。西汉实行食盐专卖后,河东盐主要通过水路运至洛阳。
河东盐,首先通过虞坂古道,从盐池运往黄河边的集津仓,在这里装船,顺黄河东行,经黄河八里胡同峡谷到达新安函谷关仓城。新安函谷关建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冬,包括关楼和长城、要塞、仓城。仓城在黄河边,与函谷关长城北段相连。
新安函谷关仓城,位于原新安县仓头乡盐仓、盐东、盐西三个小村庄的所在地,在小浪底水利枢纽西12公里处。20世纪90年代,函谷关仓城遗址被发现,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属于汉代的大型官盐仓库。
这个仓城建于西汉中期,废弃于东汉晚期,基本上与汉代食盐专卖相始终。汉武帝时期,朝廷实行食盐专卖后,食盐专卖在新莽时期进一步得到加强,并延续至东汉章帝时期。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卒,10岁的汉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宣布废除盐铁专卖制度。由于食盐的运输不再由国家组织,加之都城已迁至洛阳,也不需要再运粟米至关中,函谷关仓城失去作用,逐渐废弃。
在汉代食盐专卖时期,河东盐运至函谷关仓城后,往北运至河内郡,往南运至河南郡和南阳郡。
3、郭文驱虎买盐
曹魏、西晋建都洛阳,采取对食盐征税,商民自由经销的模式。与食盐专卖相比,这种方式可以使食盐更方便的流通。一些深山区居民,不必再走很远的路到城镇中的官盐店去买盐,可就近到集市上购买。唐末五代杜光庭的《仙传拾遗》讲了一位名叫郭文的山中隐士买盐的故事。
郭文,字文举,洛阳人,《晋书》中有他的传记。他隐居在山中的石洞中,世间的人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曾经有一只老虎张着嘴来到他的石屋前,好像有什么事求他。郭文就把手伸到虎的喉中,原来虎喉里卡了一块骨头,郭文把骨头掏了出来。第二天,这虎叼着一只死鹿来感谢郭文,从此它便时刻跟随郭文。
郭文来到集市,老虎就低着头跟在郭文身后,从不露凶相,有时还帮助郭文驮刻了文字的竹简。郭文有时上山采山果,老虎就驮着装有山果的筐跟随他到集市,用这些山果去换米、盐。
皇上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把郭文召进宫,问他用什么方法驯服了老虎。郭文答:“我只是顺应自然规律而已。人无害兽之心,兽也不会有伤人之意。老虎和百姓是一样的,你若虐待百姓,百姓就与你为仇,其实老百姓就是老虎啊!”皇上听了郭文的话,认为非常有道理,就挽留他在朝为官,但郭文仍愿意归隐山林。
4、北魏大盐商刘宝
西晋灭亡后,北方经过长期战乱,最后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戡定中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洛阳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北魏洛阳设三市,即大市、小市、四通市。大市位于西阳门外的白马寺西侧,这里商贾云集,货源充足,是洛阳的商业中心。《洛阳伽蓝记》载,洛阳大市中最大的商家是刘宝,他在“州郡都会之处,皆立一宅,各养马十匹,至于盐粟贵贱,市价高下,所在一例。舟车所通,人迹所履,莫不商贩也”。刘宝是经营食盐和粮食起家的,在大城市设有商号,只要车船能到的地方,就有其商业网点。
刘宝逐渐开始经营更多的商品,“海内之货,咸萃其庭”。因此,他在洛阳的宅园和车马,比王侯们还要多。
经考证,刘宝可能是鲜卑族人,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独孤氏为刘氏。北魏长期对食盐免税或低税,当时的盐场是由鲜卑贵族控制的。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皇族元清主管河东盐池,奉宣武帝之命,开凿了从盐池到蒲州附近入黄河的永丰渠,盐商利用该渠,把池盐由船舶外运各地,它比陆运经济、便利,促进了北魏河东池盐的生产。(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