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旧县镇马店村发了“羊”财——这事儿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知道。数字可以证明:2013年,马店村贫困户数量是357户;今年,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降至235户。
嵩县旧县镇马店村发了“羊”财——这事儿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知道。
数字可以证明:2013年,马店村贫困户数量是357户;今年,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降至235户。
这是马店村改变过去“撒胡椒面”扶贫模式,创新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带来的效益。
资金入股,贫困群众年年分红
马店,伏牛山深处的偏远村庄,16个村民组679户散居山中。
前几年,得益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扶贫搬迁”,马店村通了水泥路、建了卫生所,修了文化大院,分散在沟沟岔岔里的村民,陆续搬到坡下居住。
“虽然生活方便了,但致富门道窄,贫困户仍占到半数以上。”村党支部书记郭来有说,百姓生计大都依靠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守着几亩薄地,能收一成是一成。
去年春天,我市产业扶贫河南益豪品种羊养殖项目和扶贫开发“到户增收”项目同时落户马店村,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不过,这好事也让郭来有犯了愁:一只品种羊就要1500元,贫困户根本拿不出起步资金。“到户增收”项目分配到每个贫困户的资金是4000元,用来发展项目有点儿少,当生产资金使,救得了一时急却难脱一辈子贫。
经过琢磨,马店村将两个项目有机融合,由村委会带头筹集资金,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带动160户享受“到户增收”项目的贫困户入社,打捆使用60多万元扶贫资金进行集中养殖。每年扣除饲养成本等,其余的都给贫困户分红。
“资金打捆、统一养殖、每年分红,不仅可以避免一家一户小打小闹,还能让农户腾出时间搞其他致富项目。”郭来有说,目前合作社养殖规模已达1400只,今年第一个分红周期,每个贫困户可分红1400元左右。
担保贷款,融资难题迎刃而解
郭来有心里清楚,要加快脱贫步伐,必须动员农户扩大养殖规模。融资难题却难以破解。
作为产业扶贫项目,益豪公司主动提出为合作社农户担保申请贷款。郭来有介绍,农户贷款交给公司,公司为农户提供种羊及技术服务,贫困户只需在两年内按每只种羊上交3只羊羔,公司为农户还本付息,繁育的其余羊羔归农户所有。
贫困户张建立是第一个尝到甜头的。去年,张建立依托公司担保,顺利贷款1.8万元。交给公司后,他从公司领到10只种羊。目前,10只种羊已经繁殖到近60只,除去上交公司的30只羊羔,他还能留下近30只品种羊。贷款公司会按时还本付息,老张根本不用担心。
不仅如此,公司还与农户签订了回收协议:在正常行情下,企业将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回收商品羊,在市场疲软、养羊亏损时,公司还会以最低保护价“兜底”。
轮流发展,精准扶贫一步到位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让马店村贫困户数量一年减少了1/3。今年,县里又划拨100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养羊项目。
这一次,马店村又想出了好办法。
马店村用100万元扶贫资金一次性从公司购买840只品种羊。同时,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程度,每28户编成一组,每户免费分发30只,饲养一年。
“一年后,种羊产下的羊羔归贫困户所有,30只原始种羊传递给下一组28户饲养,以此类推。”郭来有说,保守估计,种羊“两年三胎、每胎2只”,贫困户一年就能达到30只的规模,效益十分可观。
“按照每个贫困户30只的养殖规模,只需一年时间就能脱贫致富。要是搞平均主义、‘撒胡椒面’,每户养殖两三只,5年也脱不了贫。”郭来有坦言。
几天前,在益豪公司的办公室里,50岁的刘智峰和其他27位贫困村民就在协议书上郑重按下了红手印。顺利的话,这个月他就能领到第一批种羊。
(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汪旭霞 赵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