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是竹林七贤核心人物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是竹林七贤核心人物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自正始三年(242年)他33岁时被太尉蒋济聘为僚属,到景元四年(263年)冬病逝,阮籍在洛阳生活了21年之久。
乱世逼人设三窟
魏晋时期的京城洛阳在今洛阳城东侧,距今天的老城尚有十余公里。阮籍生于乱世,需要明哲保身,于是有了阮籍洛阳三窟之说。
正始九年,把持朝政的曹爽欲任命阮籍为参军,阮籍以身体不适为由坚辞,并离开京城回到尉氏故里。第二年,曹爽集团即被司马集团剿灭,连累众多士人丧命,而阮籍安然无恙。时人皆服其远识,言其有三窟。
阮籍三窟何处寻
时人所说的阮籍三窟,指的是阮籍在洛阳有三处住所,即城东的两处(一处是由官府提供的官舍,另一处是位于阮曲北边的阮籍私宅)和城西的一处。阮籍的系列《咏怀诗》中有一句“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点出了其城东住宅的大致方位。
朝廷提供的官舍虽好,但约束太多,于是,阮籍就从城内搬到城外,在一条水渠边安营扎寨。这条水渠便是谷水入洛后形成的阳渠,在洛阳历史上名气很大。后来,阮籍故居附近的那一段阳渠,被命名为阮曲。
阮籍任尚书郎、从事中郎,本应比较忙碌,但他很清闲,因为他仅仅挂了专职秘书的名头,并不需要做具体工作。而任用他的蒋济、司马氏,也是图虚名,以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时间一长,阮籍就放浪形骸起来,而城东在天子眼皮底下,活动极不方便,于是阮籍看中了刚到洛阳时临时歇脚的那个地方——城西的都亭驿(在洛阳城内)。正好那里有好友陈协经常给他送酒喝,阮籍认为,那里才是自己的归宿。
虽有三窟难藏身
尽管阮籍在洛阳有三窟,但遇到事时仍难躲过,仍要被迫为司马昭写《劝进表》。据史料记载,阮籍晚年常住在朋友袁孝尼家里,那里俨然是阮籍洛阳三窟之外的又一藏身之地。
不管是城东寓所,还是城西寓所,均在明处,很难躲开宫廷争斗的血雨腥风。从阮籍洛阳三窟可看出,阮籍对时局的认识十分清醒,因此他做官基本上是游戏官场。尽管如此,他仍然没能逃过司马集团的掌控。(刘彦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