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仓头镇郭庄村有棵远近闻名的皂荚树,树龄500多年,它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前几天的一场雨,造成树根部的泥土塌陷,古树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4日,村民郭云涛等人把树根塌陷处填埋好,又一次把这棵古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
近两年多,郭云涛为了身后的古树和“护树墙”倾尽了心血 |
|
新安县仓头镇郭庄村有棵远近闻名的皂荚树,树龄500多年,它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前几天的一场雨,造成树根部的泥土塌陷,古树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4日,村民郭云涛等人把树根塌陷处填埋好,又一次把这棵古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据悉,58岁的郭云涛和几名村民义务守护这棵古树两年半了。他们还用杠子抬、肩扛的方式,用石块为古树修筑了一道长约26米的“护树墙”。
首次保护古树就花了7个半月工资
这棵古树生长在仓头镇郭庄村半山腰的一个旧窑洞上,树高10余米,最粗的部位需3个人才能抱得住。树上挂着一块河南省人民政府2009年颁发的蓝色信息牌,上面写着:皂荚,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
2011年9月,一场暴雨导致古树下面的窑洞塌陷,古树根部周围出现了一个大坑,面积有30多平方米,最深处达5米,古树岌岌可危。在洛阳打工的郭云涛听说后,回到家乡,自掏腰包在村里召集七八个人,花了6天时间,用架子车拉来300多车土,终于把大坑填上。
治标还要治本,若要保住古树,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它周围的泥土不流失。为此,郭云涛还拿出打工的积蓄,为古树修筑了一道“护树墙”。“因为施工队的人都是本村人,都知道是为了保护村里的古树,所以工钱算得很低。我当时的工资一个月才1000块钱,填埋和筑墙花了7500块钱。”郭云涛说,老伴儿为此没少和他闹别扭。
“护树墙”根基处石块最重的超250公斤
古树下面的“护树墙”在村里很显眼,长约26米,高约6米,厚约1米,整齐的米白色石块大老远就能看见。
郭云涛回忆,因为古树是在半山腰,一般的墙壁遇到暴雨冲刷可能倒塌,所以为了保证“护树墙”的质量,他们决定就地取材,用石块垒砌,而根基处的石块最重的有250多公斤。
“那块500多斤重的石块是4个人用杠子抬的,其他石块能扛的就肩扛,不能扛的就抬。”郭云涛说,村里的人看见在修“护树墙”,闲暇时都会不计报酬地过来帮忙。
这几年,古树根部周围的泥土又先后经历了3次塌陷,每次都是郭云涛和乡亲把古树从死亡边缘拉回来。郭云涛说:“这道‘护树墙’起了大作用,在保护着古树的根基,可以说这道墙是我们用肩膀‘扛’起来的。”
守护古树就是守护村庄的历史
村里和郭云涛一起守护古树的,还有80岁的郭玉河、67岁的郭聚卿等七八个人。
郭聚卿说:“过去这棵古树周围住的村民有100多人,每到夏天或者赶上饭点,邻居们都来这棵树下说说笑笑。现在他们都搬走了,也没多少人注意这棵树了。”
郭云涛饱含深情地回忆道:“我爷爷说,解放军陈谢兵团曾经在这里驻扎过,当年还在这棵树下开会、乘凉。”
提起关于这棵古树的回忆,郭云涛等人滔滔不绝,树下捉迷藏、在树洞里种南瓜……“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村庄的历史,守护它就是守护我们村庄的历史。这棵古树见证了我们村庄500多年的变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不能用金钱来衡量。”郭云涛说。
“愚公精神”获肯定,林业部门拨专款
从郭云涛开始守护古树至今,对他的质疑声也没有断过。“刚开始的时候,村里有人叫他‘神经病’‘傻子’,还说这地方人都不住了,守着树有啥意义。”一名村民说。
也许是郭云涛曾在村里教过十几年书的缘故,面对个别村民对他的非议,他并没有计较:“我自己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就行。现在古树下面的土层还是很松,以后我还会一车一车地拉土填埋,这棵树不能倒。”
近两年多,郭云涛为这棵古树花费近1.3万元。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越来越感觉个人的力量有限。
去年,他向新安县林业局递交了一份关于古树修护情况说明和建议,新安县林业局负责人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去年年底,县林业局向郭庄村拨付1万元的修护基金,以确保古树保护工程顺利进行。
郭云涛说:“现在县里和村里都很重视这棵古树的保护。再等两个月,皂荚花开得特别稠,满树都是嗡嗡飞的蜜蜂。”
(记者 刘亮 通讯员 申社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