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早已内化为人们的情感密码。记者走访发现,在传承春节民俗的同时,市民的节俭、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以春节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新风正在兴起。
核心提示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早已内化为人们的情感密码。记者走访发现,在传承春节民俗的同时,市民的节俭、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以春节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新风正在兴起。
“平价餐”成年夜饭主流
除夕夜吃团圆饭,是千家万户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受“节俭风”等影响,中低价位年夜饭成为主流。
-“平价餐”成年夜饭市场主流
珠江路一家酒店经理陈丽花告诉记者,酒店年夜饭主打平价牌,10人套餐价格从400多元到600多元,从农历除夕到初三已基本预订完毕。“但按照往年经验,初三之后进店的顾客应该也不会少。”陈丽花说。
“这一年,节俭用餐早已不是新闻,而成为习惯!”西工区凯旋路上某饭店经理说,酒店的公务用餐和聚会大幅减少,如今以家宴为主。从去年开始,饭店先后推出平价菜、小份菜,并提供免费打包等服务。“今年的年夜饭,价格依旧走平价路线,套餐600元起,1个月前已预订完毕”。
不少酒店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已难觅“天价年夜饭”身影,年夜饭市场回归大众消费。
-高档酒店“放下身段”打“大众牌”
经历了去年的“退单潮”后,今年多数高端餐饮企业难觅“聚会潮”,大众消费成为酒店主攻方向。
新区某星级酒店推出千元以下套餐和139元的除夕自助餐。该酒店中餐部经理魏静说,因为环境好、服务有保障,包间已预订大半。
“我市餐饮行业纷纷转型,年夜饭就是一个缩影。”市餐饮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阮鸿彬说,不少高档酒店重新定位——由高端客户转向普通家庭客户。
为迎合大众消费市场,不少酒店在菜品的开发上,减少了鲍鱼、龙虾等高档海鲜产品,取而代之的则是家常菜品。
阮鸿彬说,“节俭风”促进了整个餐饮行业的良性发展,也使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趋于理性。
-工商部门:小心“潜规则”,避免生烦恼
每年除夕,是餐饮行业投诉纠纷的高发时间段。“抢抓订单与接待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让年夜饭市场也出现不少‘陷阱’。”市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杨凯说。
根据往年消费者举报情况看,年夜饭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分量不够,用料不新鲜;订好的饭菜被店方临时取消;服务质量和卫生条件难以保证;饭店巧立名目,收取茶水费、餐具消毒费等额外费用;不开具正规发票;消费者贵重物品丢失、人身受到意外伤害等。
工商部门提醒市民,在选择年夜饭时除要货比三家外,消费者不要被花哨的菜名迷惑,要清楚每道菜的内容、规格和价格;要提前问清是否可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有无开瓶费、包间费等额外收费项目;要与餐饮单位签订书面协议,仔细核对清单,保留预订单据、发票等。
春节期间,市工商局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热线12315正常开通,市民如遇消费权益被侵害情况,应及时进行投诉。
少放烟花爆竹,过个低碳春节
春节的脚步近了,鞭炮的“禁”与“放”,又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记者走访了解到,人们对传统文化眷恋的同时,也渐渐开始对节俭、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鞭炮销售不热,低碳渐成追求
22日一大早,在新区宜人路与金城寨街交叉口,去年大学毕业的付亚佟搭起了烟花爆竹零售点,但生意并不理想。
洛阳天翔土产杂品有限公司是我市城市区烟花爆竹的最大供应商,该公司负责人杨新建介绍,今年他们购进了总价值约500万元的高质量烟花爆竹,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近300万元。
关林市场是烟花爆竹批发商店的聚集地,一位店主表示,今年的销售量与去年相比,明显下降。
“少放一点鞭炮,空气质量就能好一点,毕竟我们需要好的生活环境。”购买鞭炮的市民李先生说,雾霾天气的出现,让他考虑今年少买点鞭炮。
“这是我买的鞭炮。”来自伊川县的郜先生购买了112元的烟花爆竹,有大盘长鞭,也有零散小炮。郜先生表示,过春节,炮是肯定要买的,否则没年味,但不能太多。
今年1月7日,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联合倡议,市民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过一个节俭、安全、环保的春节。许多市民表示,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不能不放,但不会购买太多。也有市民持反对态度,理由分别是“雾霾”“浪费”“不安全”“影响别人休息”等。
-多种因素影响,销量走“下坡路”
市安监局烟花爆竹科科长潘国民介绍,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共在城市区设置烟花爆竹指定销售点380多个,所售货物均从正规渠道购进,销售人员也经过相关培训,可以保证质量。
“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央节俭政策的深入人心、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都将对今年的烟花爆竹销售量产生影响。”潘国民说,从近年的情况看,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销售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在走“下坡路”。
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连续对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和区域做出明确规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民的购买量。同时,考虑到大型焰火晚会将加重大气环境污染,公安机关将在春节期间停止对焰火晚会等庆典类活动的审批,这也对专业燃放市场进行了限制。
潘国民还表示,安监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寒假前广泛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其中重点的一项内容就是教育学生少放烟花爆竹。此外,他们还对销售人员提出要求,禁止向没有成年人陪同的15岁以下人员销售烟花爆竹。
-专家:民俗也要与时俱进
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说,我国燃放烟花爆竹历史悠久,并随着各地民俗的不断变革而慢慢演变。按照老洛阳的习俗,腊月廿三、除夕和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段,其目的在于祈求来年丰收,迎来吉祥。
“然而少放、有节制地放,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王支援说,应该在保护环境和安全的前提下燃放烟花爆竹。民俗处在不断变革、创新和发展之中,过春节不一定拘泥于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种形式。
延伸阅读
瞧,他们将这样过年
-“网络视频让全家团圆”
“身在国外,最想念的还是家乡。”今年69岁的涧西区长春路办事处军安社区居民张复生,去年年底结束了5个多月的探亲之旅,从加拿大温尼伯市回到了洛阳,他说,想回家过春节。
张复生的女儿一家三口于2010年到加拿大生活。去年7月,张复生和老伴儿一起去女儿家探亲。加拿大的风土人情让张复生夫妇大开眼界。女儿留他们在国外过年,张复生说:“再好,也觉得不如家乡好。春节快到了,我们还是决定回来过年。”
其实,张复生希望过一个团圆年,遗憾的是他的女儿因工作不能回家,“除夕之夜,我们准备通过网络视频让全家团圆”。
-城里人到农村品“年味儿”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吴建勇,在我市某事业单位工作。马年春节,他们全家想去体验一下农村特有的“年味儿”。
“这个想法最早是女儿提出来的。”吴建勇说,前段时间,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让7岁的女儿很入迷,女儿说,她也想到农村去玩。然而,从小都在城市长大的吴建勇夫妇,对农村了解不多,也没有什么亲戚在农村,女儿的愿望很难实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随着春节的临近,吴建勇的同事纷纷为过年回家作准备。一位同事提出,让吴建勇与其一同回河北老家过春节。在这位要好同事的一再坚持下,他与妻子商量后最终答应了邀请。
吴建勇还说,这位同事的老家在河北省魏县张二庄乡,是典型的北方农村,这里民风淳朴,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也很多,这都深深吸引着他,这个春节一定会给他们全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五世同堂,过个团圆年
“现在我的老岳母92岁了,孙女的孩子才1岁,一到过年,家里非常热闹。”今年68岁的王尊爵说,他们家现在五世同堂,春节当天,要摆上两桌团圆饭,所以现在就要开始张罗起来了。
王尊爵是洛龙区龙安社区居民。从腊月廿三开始,王尊爵的老伴儿杨凤枝就忙着准备年货和各种用具、食物。农历大年初一,王尊爵要做的工作也不少。虽然除夕之夜要守岁,但他一早就要起床,摆上供品,祭拜逝去的亲人。快到中午的时候,儿孙们就来到家中,王尊爵除给孙儿们发红包外,还要不断叮嘱孙辈,“苦读书,不贵亦贤”。
王尊爵有两个孙子在部队,虽然很想念他们,但他更关心他们的成长,“希望他们在部队好好锻炼,为国家站好岗,这就是我的新年愿望”。 (武怡晗李三旺 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