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早已不是无关紧要的事。一边抱怨空气差,一边抓着方向盘不放,听不得一句“开车污染空气”的话,这种情绪有问题。
机动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早已不是无关紧要的事。一边抱怨空气差,一边抓着方向盘不放,听不得一句“开车污染空气”的话,这种情绪有问题。
今天,不知盼望中的风会不会“光临”洛阳。我知道的是,即使今天、明天或后天有风雨驱散这吓人的雾霾,它在这个冬天还是要卷土重来的。
谁也不能不喘气。对买不起高级空气净化装置,又不得不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来说,这尤其令人愤懑。雾霾蔽日,咋办?怪谁?污染源究竟在哪里?大家都在问。
对洛阳来说,城市区及周边县(市)的企业,尤其是火电厂排放烟尘是大问题,燃煤锅炉、工地扬尘也是问题。说到这儿,有一个敏感的问题来了:机动车排放尾气究竟是不是问题?
有人说,我们应感谢美国驻华大使馆,要不是其数年前就对PM2.5进行持续监测与发布,也许国人对“霾”这个陌生概念的认知要推迟。美英等发达国家是较早将PM2.5指数纳入空气质量标准的国家,说到霾,不妨看看它们的经验。
21世纪这十几年时间,美国大城市中空气质量提高最快的要数纽约。纽约的PM2.5指数,10年前超过20,之后持续下跌,到两三年前保持在14上下,与此同时,纽约的人口增长了几十万!纽约治理空气污染时,一是鼓励用户采用清洁能源,特别是用天然气取代重油,二是降低机动车使用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及规划、修建自行车道。
再来看伦敦。自1952年的“伦敦烟雾杀人事件”后,伦敦开始转移电厂,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改造居民传统炉灶,并对交通开刀,利用征收“拥堵费”等手段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
这些经验说明了什么?
推出给力的公共政策,特别是治理或迁走污染企业当然是政府的责任,但公共政策的实施,不需要公众的配合吗?普通人就真的毫无责任,什么都不用做吗?
是的,假如把我市市区及周边地区厂子的能源都改成天然气,都不让烧煤了,甚至让它们都搬走,再让所有在建工地都停工,空气一定会好很多。可是,这要涉及多少普通人的生计?涉及多少公共利益?在盼望中的源自政府的“大动作”完成前,普通人就只能满腹牢骚地坐等蓝天?
机动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早已不是无关紧要的事。一边抱怨空气差,一边抓着方向盘不放,听不得一句“开车污染空气”的话,这种情绪有问题。
环保运动的有效开展,最先总是从增强公共意识开始的。每个人都应想一想,自己在享受私家车带来的便利时付出了什么代价。只有公共意识增强,才能带来有力的公民行动,继而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产生影响力。
“同呼吸,共责任”这句话确实讨人厌——泛化的“都有责任”,终将异化为“都没责任”,工厂冒黑烟还是没人管,买个菜也开车还是心安理得,媒体还是没心没肺地跟着盘点“雾霾的N大意外收获”。治理雾霾,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耍滑头或埋头当鸵鸟不行,置身事外只知抱怨也不行,而要静下心来想明白,用理性作指引干些实事。(洛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