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盛行牡丹文化,据李肇的《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暮春,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意思是说,在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西京、东都的牡丹花盛开,谁要不去赏牡丹,便会被视为是一种耻辱。由此可见,当时赏牡丹是大唐的一种时尚。
唐代牡丹文化兴盛,与帝王的倡导有很大关系。在唐代帝王之中,玄宗是个风流天子,最爱牡丹。兴庆宫是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之所,唐玄宗在兴庆宫的沉香亭种了一些牡丹。
一年暮春,牡丹盛开,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赏花。唐玄宗兴致大发,对乐人们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应再唱旧乐词!”于是,乐师李龟年便急忙去找李白赋新词。
李白当时在街上喝酒,被李龟年请来后,便趁着酒劲,当场写下《清平调》三首,其中一首云:“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在这里,“名花”是指牡丹,“倾国”是指杨贵妃,诗人已把她比成牡丹了。
对此,也有人认为,当时唐玄宗为了取悦杨贵妃,可谓费尽心思。他以牡丹为媒介,利用当红诗人李白和当红音乐家李龟年,将杨贵妃的美貌伴着歌颂牡丹的诗歌传播天下。
为鼓励民间赏牡丹,唐玄宗还赏赐杨贵妃之兄杨国忠几株牡丹,以倡导满朝文武关注牡丹。
本报记者王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