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建成的洛阳石化14万吨/年聚丙烯项目 |
|
2012年,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共加工原料油805万吨,营业收入570多亿元,实现了经营总量、技术指标、经济效益“三提升”。
这是中石化洛阳分公司“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际“战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部崛起和河南振兴的进程中,中石化洛阳分公司正发挥着“加油机”和“助推器”的作用。
狠抓项目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5日上午,寒风凛冽,来洛集中采访的中央、省级媒体记者冒着严寒,来到中石化洛阳分公司14万吨/年聚丙烯项目现场。经过紧张施工,该项目的主要设备——挤压造粒机已安装完毕,将于近期正式投入生产。
经过35年艰苦创业,中石化洛阳分公司虽已发展成为集炼油、化工、化纤于一体的综合型炼化企业,但总体呈现出炼油、化纤“两头强”,化工“中间弱”的生产格局。“随着14万吨/年聚丙烯项目的投产,这一生产格局将彻底改变。”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办公室主任乔宏说。此外,这一项目的投产,对公司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具有重要意义。
14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只是洛阳石化狠抓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该公司还相继建成了4万吨/年硫黄回收装置,开工建设了15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强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
“为给中原经济区建设‘加油’,我们还启动了18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中石化洛阳分公司总经理赵振辉说,去年6月,该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正式受理,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0亿元,上缴税金150亿元,对推动公司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实施“三个优化” 实现“三个提升”
为领跑地方经济发展,中石化洛阳分公司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通过实施原油资源、生产运行、产品结构“三个优化”,实现了经营总量、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的“三个提升”。
作为炼化企业,原油是公司的“口粮”。中石化洛阳分公司计划处处长肖春辉说,为采购到“中意的原油”,该公司积极拓展原油进厂渠道,开辟了日照——洛阳的进口原油铁路运输新通道。同时,该公司原油采购部的职工也分赴全国各地,落实原油资源;负责原油接卸的铁路运输部,则合理调配力量,多接快卸,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口粮”。
燃烧的火炬,曾是炼化企业的标志。“‘火炬’以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低压瓦斯)为燃料,以前为确保安全,多选择把它烧掉。但白白烧掉造成巨大的浪费。”中石化洛阳分公司生产调度处处长郝平常说,针对这一问题,去年以来,该公司开展了旨在“消灭”火炬、降低低压瓦斯产生量的专项治理活动,并通过加强实时监控、优化装置操作、严格控制排放量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火炬’已连续341天实现零排放,可降本增效2500多万元。”郝平常表示。
据了解,自开展生产经营优化工作以来,中石化洛阳分公司的经营总量和各项技术指标大幅攀升。据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70多亿元,同比增加15.8%;轻油收率同比提高0.93个百分点,综合商品率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加工损失率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
坚持绿色环保 持续协调发展
“凡是环境保护需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一件不做,凡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效益一分不要。”这是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在环保方面一直恪守的准则。
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在推进企业规模提升的同时,还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了企业与环境、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去年9月,中石化洛阳分公司总投资2.28亿元的4万吨/年硫黄回收装置(二期)正式投产,基本实现了对原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99.8%以上的硫的回收,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也降至400毫克/标立以下。
目前,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已建成投产各种污染治理设施19套,在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能源消耗量、新鲜水用量、排污量呈现连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将自觉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坚持走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努力,为美丽中国作贡献。”赵振辉说。
(记者 姜春晖/文 鲁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