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毛主席纪念堂敬献的“伟人卧像·公心峰”图片(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提供) |
|
今后,您去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参观,会看到一件来自洛阳的藏品——拍摄于河南嵩县天池山的一幅景观图片。
这幅图片展示的是天池山上伟人卧像和公心峰两个景点。身长百米的伟人卧像、天然形成的“公”“心”(图中红圈处)二字——神奇的大自然究竟用了什么“魔法”才造就如此奇观?记者进行探访。
【事件】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伟人卧像·公心峰”图片
9月9日7时30分左右,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的毛主席纪念堂,迎来了当天第一批前来瞻仰的参观者。这几名参观者还带来了一幅图片要敬献给纪念堂。
为了此次敬献,纪念堂里专门举行了一场简短仪式。接过这幅图片时,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副局长尹树田大为惊叹,表示纪念堂将永久收藏这幅图片。
这幅图片拍摄于河南洛阳嵩县的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图片展示的是天池山伟人卧像与公心峰两个景点。
对于这两个自然奇观,专程赶来参加敬献活动的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孙子毛新宇等人也是赞叹不已。就连毛泽东生前身边的工作人员吴连登看过图片后也忍不住称:“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有机会一定要去天池山看看!”
【发现】一次偶然机会,
赋予巨石独特魅力
天池山位于嵩县西北部,伟人卧像奇观被发现缘于一次偶然机会。
2003年12月的一天,新华社的一名记者来拍摄天池山的飞来石。那天,陪这名记者上山采风的是当时嵩县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范小红。
这名记者拍完照片回去没多久,就兴奋地给范小红打来电话,说照片洗出来了,那块飞来石下的两块巨石,组合起来与毛泽东的外形非常相似。
公心峰峭壁上的“公”“心”二字被人发现,也有一段趣谈。
2004年,嵩县一名摄影爱好者进天池山拍照。当时,这个人用的是老式的胶片相机,他将胶卷拿到照相馆去洗。照片出来后,他发现有一张上“被人写了两个字”。“谁让你在我照片上加两个字?”他问。洗照片的工作人员却委屈地说:“这字底片上本来就有。”最后,这名拍照者恍然大悟:他拍的那个峭壁上裸露的岩石与森林植被巧妙组合成了“公”“心”二字。
【探访】造就奇观的是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近日,在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负责人王吉芳的带领下,记者登上天池山一探究竟。
伟人卧像实际上由两块相接的巨石构成,一大一小。那块很早之前就出了名的飞来石,位于卧像的“腹部”。
据了解,为了揭开这一地质奇观的奥秘,2004年与2007年,河南省相关专家与国家计量科学院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为这块飞来石“验明正身”。
据科学检测,这块飞来石远远超过了黄山、普陀山等地的飞来石,堪称中国最大。专家探明,这块飞来石与石下的巨石本为一体,但因为飞来石与巨石之间有一个铜矿层,经过亿万年的风化,铜矿层剥蚀严重,飞来石缓慢地与巨石分离,才形成了现在摇摇欲坠的惊险画面。
那么,公心峰上“公”“心”二字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何一座花岗岩山体上,只有少许地方寸草不生,而且奇迹般形成了两个汉字?
公心峰在伟人卧像西南方向约1800米处。从远处看,“公”字是楷体,而“心”字则像极了草书。
为了弄清这两个字的“前世今生”,嵩县当地也请相关专家来探究过。据专家测定,“公”“心”二字,每一个字的面积都有4000平方米左右,只有距离千米以上看才能产生汉字的效果。
要说这两个字的成因,得上溯到亿万年前。那时候,天池山这里还是大海,屡次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喷发的火山,为周边地区带来了丰富的矿藏。
后来,由于造山运动,地貌发生了变化。地球表面的风化作用,让覆盖在天池山上的土层慢慢剥落,许多地方只剩下坚硬的花岗岩。虽然不少植物凭借着惊人的韧性依然可以在其上生根发芽,但一些地方因为水分、阳光等多种原因,还是成了“生命盲区”。
在公心峰的一面峭壁上,这些植物不能生长的空白之地巧妙地形成了两个清晰的汉字,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据嵩县旅游部门负责人介绍,一直以“奇石灵山秀水”为其旅游标签的天池山,在“伟人卧像·公心峰”图片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后,计划在未来几年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记者 邓超 特约记者 王世光 通讯员 黄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