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机踏板缺失、扭腰器转盘失灵……如今,深受市民欢迎的社区健身器材普遍面临“伤痕累累”的现状。有关人士表示,健身器材由受赠方负责管理维护,小区健身器材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管护。市民认为,各方应通力协作,给社区健身器材上一份可靠的“养老保险”。
老人想给健身器材“看看病”
家住西工区健康东路的78岁老人马武创是个热心人,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近日,老人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提出义务为社区的健身器材“治病”的想法。
原来,马武创在晨练时发现,许多社区和公园的健身器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但迟迟不见有人维修。马师傅说,他年轻时当过木匠,对机械维修也在行,“社区健身器材的维修不算复杂,我想给它们‘看看病’”。
马师傅发现,社区里的健身器材多数只标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未注明管理和维修单位。
健身器材“伤痕累累”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部分社区发现,健身器材损坏的现象普遍存在。
家住健康西路某小区的赵女士说,小区内的锻炼场地有限,健身器材很受宠,尤其受中老年人和儿童的欢迎。不过锻炼者多,器材有限,加上有些人使用不当,造成器材损坏率很高,“扭腰器的3个转盘有2个都失灵了,漫步机的踏板也丢失了”。
高先生家住春都路,他所在小区的健身器材已经安装4年多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有些器材甚至“缺胳膊少腿”。前段时间,一位老太太正在锻炼时,一个健身器材突然出现断裂,幸好没有人受伤。事后,高先生曾就此到社区进行反映,却迟迟未见有人前去维修。
新建小区也同样存在器材损坏的情况。古城路一小区大门外有几十个健身器材,附近居民反映,这些器材的安装时间不长,但由于使用频繁,已经出现了损坏情况。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器材开始掉漆,一台腰背按摩器的把手套已经“不翼而飞”。
受赠方负责管理维护
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工作人员说,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我市从2001年开始在社区和公园广场设置免费体育健身器材,截至目前,共计安装1096套。这些健身器材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市区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体彩和社会各界的捐款。
按照有关要求,凡是符合器材设置场地条件的小区,可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向市体育局申请设置健身器材。申请获批后,双方将签订管理协议。
一般来说,健身器材的正常使用年限为5年,如果爱惜使用,年限可以延长。但由于多数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率都较为频繁,部分居民不按正确的操作要求进行锻炼,造成健身器材过早出现损坏现象,使用寿命大打折扣。
该工作人员说,健身器材由受赠方负责管理维护,小区健身器材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管护。在1年保修期内,健身器材如果出现损坏情况,社区居委会可与生产厂家联系,由厂家免费修理;超过保修期后,维修费用由社区承担,但多数社区居委会都面临资金紧张的难题,于是造成了器材维修不及时的现状。
给健身器材上份“养老保险”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每年都会定期对各区下达维护健身器材的通知,平时接到市民关于器材损坏的投诉电话,他们也会督促有关单位尽快进行维修。
“马师傅提出义务维修社区健身器材的想法很好,他可与相应社区进行联系。”不过,该负责人提醒,社区健身器材属于专业器材,许多零部件只有专业生产厂家才能提供,如果随意更换零部件,可能埋下安全隐患,所以最好由正规厂家进行维修。
一些市民认为,要想给社区健身器材上一份可靠的“养老保险”,需要各方通力协作,方能真正破解难题。首先,体育部门应加强对各社区健身器材的督查,制定奖惩分明的督查机制;作为管理方的小区居委会,应设立专门的管护人员,及时对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小区居民则应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爱护健身器材,学习并宣传正确的使用方法,延长健身器材的“服役”时间。
(记者 曾宇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