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即重视人的起名。一个人既要有名,又要有字,合称名字。
古人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也就是说,名是一个人的称谓符号,是用来辨正名分、代表一人实体的。而字是由名派生出来,用以表明志向德操或说明长幼序列的。二者紧密相关,以“义相比附”为原则。
有的名与字意义相同或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因明与亮同义。有的名与字互为补充,如岳飞字鹏举,取大鹏振翼奋飞之意以互补。有的名与字意义相对或相反,如韩愈字退之,愈是过了的意思,过则退之,以求其中。有的是名与字的字形结构互相关联,将名拆开为二而作字的,如明文学家刘侗字同人。多数人是取“伯(孟)、仲、叔、季”为字以表兄弟排行的,如孔伯尼为孔子之兄,“伯”表老大;孔子字仲尼,“仲”表老二;“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字叔夜,“叔”表老三;唐诗人贺知章字季真,“季”表老四。还有表字用男子美称“子”字的,有用含褒义的“公、元、文、德”等字的,有用古典经籍和诗词名句的,有用以表仰慕或用以寄托抱负和追求的,总之,都是以字表明志趣和德行。
古人对名字称谓非常讲究。一般,自称用名,以表谦逊。长者方能直呼幼者名字。晚辈对长辈,位低者对位高者,平辈称对方,均应称字,以示敬重。以什么名字称呼别人,以什么名字自称,反映着人们的辈数、等级和身份,也可衡量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礼节礼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水平,是绝对马虎不得的。
全国名字情况如此,洛阳习俗如何?
洛阳地处中原,中原是华夏文化之发源地,当然也不例外。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大书法家、明末清初的孟津人王铎字觉斯。洛阳老城人清末翰林林东郊字荠原。清末举人高佑字福堂。清末秀才李振九字鼎岑。他们都是有名有字的。当前,市一中校医李浩字养吾,显系取名字于《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老人现仍健在。瀍河回族区离休教师肖蕤字长荣,因葳蕤为枝叶茂盛貌,与长荣意义互补。此人于去年仙逝,也是名与字俱全者。毋庸讳言,当前有名有字的人并不多见,这是由于辛亥革命以后国内推行“一名主义”,名与字逐渐合一。特别是经过五四运动,新文化、新观念深入人心,名与字的界限就更趋淡化,人们就只有名而不再取字了。
(寇北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