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牡丹打开世界之窗,一台机器挺起工业脊梁,一个电话温暖百姓心房……近年来,洛阳在改革创新与务实发展的探索中,精彩不断,活力更旺。5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洛阳城里风光好》,对洛阳的实践和做法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和总结,洛阳各界为之振奋。
一朵牡丹打开世界之窗,一台机器挺起工业脊梁,一个电话温暖百姓心房……近年来,洛阳在改革创新与务实发展的探索中,精彩不断,活力更旺。5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洛阳城里风光好》,对洛阳的实践和做法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和总结,洛阳各界为之振奋。
针对文章中提出的十三朝古都彰显文化自觉与自信,大家一致认为,有了“文化自觉”,才能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自强”。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并切实运用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历史机遇,再鼓新干劲,实现新跨越,扛好河洛文化传承弘扬大旗,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唐史研究学者、千唐志斋博物馆原馆长赵跟喜研读《洛阳城里风光好》一文后感叹,一个缺少文化内涵的城市是苍白无力的,一个张扬文化个性的城市是风光无限的。那么,面对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该如何把历史“活化”、变文化为效益,而不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洛阳近几年的发展给出了答案。
赵跟喜说,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着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挑战。没有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就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下一步,我们要努力找出文化领域中的“不自觉”、“不自信”,予以弥补、调整和强化。
近日,“中国毛著收藏第一人”、洛阳红色收藏委员会主任张迪杰举办了“张迪杰珍藏建国前毛泽东著作精品展”。他说,文化自觉讲的是我们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不是深刻、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是不是正确、对发展历史文化责任的担当够不够主动,文化自信讲的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张迪杰说,现在,牡丹已经成为洛阳的城市名片,牡丹文化已经成为河洛文化、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可以说,这朵融合了文化因子的“花”,正在充分激活洛阳这座千年帝都。这,正是洛阳文化自觉与自信所在。
在介绍如何盘活城市各个角落历史文化资源的做法时,《洛阳城里风光好》提到了孟津县平乐村。确如所言,该村近千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进行牡丹画创作,家家赚了个盆满钵满。现在,该村建起了占地65亩的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并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平乐农民牡丹画展。平乐村农民画家郭西凡更是提到一个现象,“本村姑娘不外嫁,上门女婿一大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市文物局局长刘德胜说,保持文化自觉、展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具体到文物保护与开发上,就是要“保得住、看得懂、能消费、成产业”,实现“文物保护、城建提升、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的和谐共赢。他说,洛阳五大都城区遗址和两个线性大遗址都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手段,将遗址策划建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现隋唐洛阳城、汉魏故城等古都雄姿。
刚忙完在洛阳画展的著名花鸟画大师何水法教授表示,洛阳要展现最大魅力,就要抓住文化这个核心竞争力,然后用理念、创新、经营、机制这些要素去加快洛阳的发展,去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我们坚信,在朝着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奋进的道路上,洛阳将以更有文化个性、更有文化自信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何水法说。(记者 孙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