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发掘现场。
本网讯 邙山考古又有新的重要发现。在配合连霍高速公路扩建的考古发掘中,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孟津县送庄镇护庄村南发现了一座东汉帝陵的大型陪葬贵族墓,墓室外围有五层台阶的外框,它有中国早期墓葬中的照壁,这在东汉时期的墓葬考古发掘中还是首次发现。今日下午,我们在连霍高速公路扩建考古工地获知了这一重要消息。
我们在现场看到,这座大型夯土墓葬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最特别的是这座墓葬墓室四周有一级一级或者说阶梯式的台阶,共五层,原以为它是考古发掘人员为方便行走设置的“走道”和“梯子”,事实上,它是墓葬修建施工时留下的原始台阶。
图为发掘现场。
墓葬墓室由前室、后双人墓室、西侧室和东侧两个耳室组成,全部由蓝砖砌成,但蓝砖的尺寸又各不相同。前室长4.1米,宽3.2米,高3.9米,一覆一券,拱形到顶。后室长4.1米,宽约2米,高3.9米。在墓葬墓室和墓道之间,垒砌有一道砖墙作为分割,这是中国早期墓葬中的照壁。这座墓葬俨然一个宅院,充分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负责考古发掘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的王咸秋介绍说,通过考古发掘,他们目前基本上搞清了这座墓葬的修建方式。
这座大型汉墓的修建基本上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挖墓坑,如图所示墓葬整个外侧的土框部分;第二阶段为修建墓葬的砖筑墓室,包括甬道、墓室以及甬道部分上侧的照壁;第三阶段是在墓室土框范围内进行回填;第四阶段即埋葬死者,封堵甬道,对墓道进行回填,因为这座墓葬是一个多人合葬墓,所以不排除反复多次进行这一过程;最后的第五阶段就是在整个墓葬外围土框范围内进行回填,最终完成整个墓葬的修建。
王咸秋说,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9个盗洞,说明这座汉墓被盗扰严重。正因为如此,考古发掘除发现一些绿釉陶片和一些铜器残片之外,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的重要随葬器物。
图为墓葬结构较为复杂。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介绍,“大汉冢”是邙山陵墓群最大的一个墓冢,大汉冢周围的一些东汉时期的墓葬都属于它的陪葬墓。这座大型汉墓位于大汉冢西南侧,经过9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已初步搞清了这座墓葬的结构特点。
史家珍说,洛阳地区以前发掘的东汉墓葬不在少数,它们的用材大都是小砖,但这座汉墓用砖的规格很大,有梯形的、楔形的、扇形的等,这在以前的考古发掘中还未曾发现,说明墓主人的身份较高。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出土的遗物遗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是一座全国范围内比较罕见的大型东汉夯土墓,是东汉帝陵的一个贵族陪葬墓,也是目前全国首次发现的带有五层台阶式外框、有照壁形制的大型东汉墓葬。
史家珍说,一个东汉帝陵的贵族陪葬墓规模已如此之大,可以想象,帝陵的形制该有多么壮观。(记者 陈小伟/文 记者 杜武/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