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刘火旦,东汉第三任皇帝,19岁登基
谥号:孝章
陵墓: 敬陵,在洛阳
在位:13年
皇后:窦氏
子女:8人
政绩:减轻农民负担,打造太平盛世
过失:过于宽容,埋下外戚专权的导火线
在东汉的皇帝当中,汉章帝给人的印象不深,但懂书法的人可能知道他是"章草"的发明者,书法不错,尤其是草书,龙飞凤舞,飘逸灵动。
其实关于"章草"到底是谁发明的,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但那属于艺术范畴,这里且不去管它,单说章帝继位之后,是怎样继往开来的。
一
汉章帝刘火旦,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如果让他填写履历表,他会在“出身”一栏中写上“皇子”。这两个字,让他脸上放光,很是自豪。他还不会忘记在出生地一栏写上“洛阳”,因为京城洛阳也让他感到快慰。
当时的京城,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富丽堂皇,这查一下史书就知道了。当时由于自然灾害特别多,市政建设一再压缩,全社会都在提倡厉行节约,所以即使是皇族,如果吃得太好或穿得太好,面对衣衫褴褛的百姓,也会感到不好意思。
章帝的父亲刘庄在位的时候,立的皇后是马氏,人称马皇后。这位马皇后非常贤惠,完全具备母仪天下的资格,是广大妇女学习的榜样。可是老天有点儿不公平,马皇后如此贤惠,却没有儿子。
没有儿子的马皇后并不气馁,她高高兴兴地收养了一个儿子,取名刘火旦。这儿子是谁生的呢?是贾氏。贾氏是汉明帝刘庄的贵人,论地位和身份,虽然远远比不上皇后,但她生的儿子毕竟还是汉明帝的骨血,是龙种。
这孩子出生于中元二年,也就是公元57年,打小就虎头虎脑的,很结实,倒像个农家孩子。马皇后像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对小小的刘火旦精心呵护,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似乎没费多大的周折,永平三年,也就是公元60年,4岁的小刘火旦就被立为太子了。
太平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到了永平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5年,刘火旦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他的父亲刘庄,或许觉得儿子已经可以担当重任了,就卸下天子冠冕,一撒手,驾鹤西去了。
权力和平交接。马皇后和一班老臣聚到一起,开了一个会议——太子刘火旦就接了班。当年刘火旦19岁,英姿勃发,做了皇上的第二年,建年号为建初,后来改为元和,3年后又改为章和。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汉章帝登上了皇位,他的养母马皇后,也就成了“马太后”了,地位更加尊崇。章帝对太后非常尊重,有时会把奏章拿给她看,征求意见和对策。马太后呢,见皇帝来询问,就中肯地提出一些建议,但对于具体的人事安排,便不再发表意见,从不干预朝政。大家都说她很明智。
她的这种明智之举,竟然促生了一则成语——车水马龙。
原来刘火旦一当上皇帝,就想报答养母的养育之恩,但养母现在已经是太后了,什么也不缺,送她什么礼物好呢?正好,大臣们提议给太后的兄弟封官加爵。章帝想:这正是最好的礼物!于是准备下诏。但皇太后听说后不同意,事情也就搁置起来。
之后,各地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一些大臣在私下议论,说是因为没有给太后的兄弟封官,才引起了老天的不满。马太后听到这种议论后,专门下了诏书:“凡是提出要给外戚封官加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要从中捞取好处。天下大旱,与封官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定要记住前朝的教训——纵容外戚是很危险的,会招来颠覆朝廷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怎能再让马氏走这条路呢?”她又说:“马家的亲属,个个都过着富贵日子。前几天我路过娘家,看见很多官吏进进出出,车子走动起来,就像流水一样;马匹奔跑起来,就像长龙一样,热闹得很。但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应该的!”从此,再也没人提起封官加爵的事了,于是,“车水马龙”这则成语问世了。
二
汉章帝上台后,老天爷似乎并不配合,他即位后的头几年,又是地震又是旱灾,还时不时地发生瘟疫,弄得老百姓精神紧张,粮食也连年歉收,章帝非常担忧。
其实光武帝和明帝在位的时候,天下也有灾荒,他们采取的办法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章帝比他的前任更爱民,即位当年就两次下诏,免收了豫州、徐州等地的田租,并拿出粮食救助老弱病残度过灾荒。查查史书,发现章帝从政13年,共下诏20次减免租税徭役。
章帝把赈灾工作做得很到位,设置收容所,收容流民,管吃管住,集中教育,劝他们返乡“勤勉农桑”。章帝还对官员们说:对农民,平时要教育他们勤于耕织;灾荒时“务在养民”,要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其走出困境。
汉章帝每次出巡,事先都要告诫地方官员,不要铺张浪费,不要扰民,不要搞高规格的接待。他总是轻车简从,一旦发现地方官员有打探皇驾起居、远离城郭前来迎驾的,不但不高兴,还要处分这些“巴结者”。有一次,他看到官府让老百姓用黄土铺路,沿路洒水迎驾,很不高兴,便质问当地官员:怎么能让老百姓放下手中的农活前来迎驾呢?
汉章帝慈悲为怀,与人交往时,就像一位宽厚的长者。他还能念及骨肉之情,对皇亲从来不分亲疏——他的前两任皇帝光武帝、明帝统治时期,对宗室诸王的控制非常严格,不让他们滞留京师,如果诸王之间有一点儿联络,或者关系过于亲密了,就可能被怀疑结党营私,会遭到打击。明帝刘庄对刘氏宗族的摧残最为严重,当时的大臣们曾议论“骨肉相残,毒害弥深”,甚至说连年的自然灾害,也是由于明帝过于严厉造成的。
章帝汲取了父亲对人不够宽仁的教训,提高了诸王的待遇,加大了赐赏力度,诸王的食俸供给,竟比明帝时提高了4倍。一些被冤枉和打击的王侯和官员,他都给予安抚,重新起用。
章帝非常重视儒教,他对儒教的贡献,被一次会议升华为政绩。那是建初四年,也就是公元79年,章帝向全国发出通知,要召开一个学术大会。一时间,全国的鸿儒、博士、大夫、郎官纷纷赶往洛阳。
会议的具体内容是讨论儒教、统一思想、制定礼仪。会址选在洛阳的白虎观,是一个非常静谧的所在。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个学术会议呢?
原来自东汉开国以来,学术上的门户之争日益加剧,各派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为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章帝决定召开这次会议。
会议进行了几个月,由章帝亲自主持。与会人员讨论了五经的异同,大家自由发言,广泛交流,最后把相同的见解归纳出来,由班固编纂成集,称为《白虎通义》,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国。
这次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经典化,同时还把当时流行的谶纬之学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加深了人们对儒学的敬畏。
汉章帝的谥号为“孝章”,其中的“孝”,是自西汉惠帝以来的通例,凡是皇帝都可以摊上一个“孝”字,但这个“章”字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他把儒家学说升华到了“有章可循”的地步呢?私自揣度,姑妄言之。
三
这么好的皇帝,到了晚年,却犯了一个错误,而且是致命的错误:对外戚过于宽容,外戚的势力逐渐强大,从而拉开了东汉外戚专权的序幕,使东汉王朝重蹈覆辙,走上了导致西汉覆亡的老路。
汉章帝也是太仁慈了,他一改光武帝和明帝禁止外戚和宦官参政的规矩,宠爱皇后窦氏,把窦氏的哥哥窦宪的官职升得很高,对所有宦官实行优惠政策,使外戚和宦官这两股腐朽势力,在皇恩浩荡的春风中,登上东汉王朝的政治舞台,从而引起了宫廷内部永无休止的斗争,汉室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留下无尽 的遗憾。
说来也怪了,马皇后因为无子而领养了章帝,章帝的皇后窦氏也无子,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东汉诸帝只爱嫔妃不爱皇后吗?你看看,章帝的那些嫔妃、贵人共生了8个儿子,而窦氏偏偏没有生儿子!不过章帝还是很高兴,不管是谁生的,反正都是龙种!他把这些儿子一个个都封了王。长子刘伉,封千乘王;次子刘全,封平春王;三子刘庆,初立为太子,后被废,贬为清河王;四子刘肇,后来继位,即汉和帝;五子刘寿,封济北王;六子刘开,封河间王;七子刘淑,封城阳王;八子刘万,封广宗王。
这些“小王”的背后,都有七大姑八大姨,这些人整天鼓动着“小王”分切权力的蛋糕。而章帝呢,也未醒悟,还为这些外戚的生活待遇操心,使外戚的势力越来越大了。
汉章帝自公元75年即位,到公元88年病逝,年仅31岁就死了,他的接班人是汉和帝刘肇。刘肇一上台,面临的就是东汉王朝开明的政治局面的结束,那长长的转弯处,无边的黑暗和腐败,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本报记者 孙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