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津区麻屯镇后楼村村民史巧芝的家里,珍藏着一杆10斤老式杆秤。
史巧芝在老宅留影
在孟津区麻屯镇后楼村村民史巧芝的家里,珍藏着一杆10斤老式杆秤。秤砣、秤盘及秤杆上的金属件都锈迹斑斑,但黑色秤杆上的星花还亮晶晶的。“我也不知道这杆秤究竟有多少年历史了,是我家老辈传下来的。秤盘和秤砣上的线绳由于年代久远都断了,前段时间我爱人给换成了新的。这杆秤是我的心头宝,它见证了我最苦、最难的岁月,也陪我走进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说到这里,史巧芝的眼眶红了。
那些年,她身上的压力像山一样重
“在人生这张牌桌上,我摸到的是一手烂牌。父母不会理家,需要奶奶照看一家人的生活,我们兄妹3人从小跟奶奶长大。哥哥小时候由于生病未及时就医留下后遗症,生活几乎无法自理,妹妹比我小8岁,可以说,我十几岁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史巧芝说,“我是70后,年龄并不大,但由于家庭困难,吃了太多同龄人没有吃过的苦。我初中毕业后没能继续上学,因为家里没有劳力,粮食都不够吃,每年村里都要补贴我家面粉。我身上的压力像山一样重,天天琢磨如何改变现状。”
年纪轻轻,史巧芝就结婚了,找了一个吃苦耐劳又踏实肯干的上门女婿。“没办法,我得找个帮手,否则日子过不下去。结婚时蒸馍的面粉是从孩子大姑家里拿的,家具是把房前的大树锯了,请木匠师傅在家里做的。一张床、一个梳妆台、一张吃饭的方桌,就是我成家时的全部家具。”
结婚后,史巧芝的爱人在村里一家工厂上班,她专心侍弄家里的几亩田地。爱人下班后去地里帮忙,俩人勤勤恳恳,互相鼓励,还别说,婚后第二年,地里的收成就让他们打了个“翻身仗”。“那年麦子收了三四千斤,堆满了半个房间。院子里到处都是玉米,金晃晃一大片,一棵枣树上就挂了11串。”史巧芝说,粮食够吃了,总算不用村里再补贴面粉了,她开始琢磨如何多挣点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