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5岁的卢女士吃完早餐后,与老伴一起测了血糖,结果让人心惊。
近日,55岁的卢女士吃完早餐后,与老伴一起测了血糖,结果让人心惊。
卢女士糖龄10多年,平时餐后血糖在8毫摩尔/升左右波动,这次测量结果却显示,并非糖友的老伴餐后2小时的血糖竟然飙到了10毫摩尔/升。
他们赶到医院向医生咨询,结果喜忧参半。
餐后高血糖为何“登门造访”?
卢女士和老伴来到河科大二附院内分泌科。
科主任李雪峰首先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早餐吃了什么?运动了吗?卢女士的老伴回忆道,“早餐吃了两份煎饼果子、一杯甜豆浆,外加1根油条”。听到这里,李雪峰皱起了眉头。
“像这样的早餐,很容易让健康人的血糖在短时间内飙升。”李雪峰说,煎饼果子、甜豆浆、油条等都是高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特别是油条一类的高油脂、高碳水化合物,更是餐后血糖“爆表”的幕后推手。
事实上,餐后高血糖的现象不仅限于糖尿病人群,即便是健康人,若日常饮食不加注意,餐后血糖同样会出现短暂的异常峰值,甚至达到糖友的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餐后隐形高血糖”,虽短暂但频繁发生,可能导致胰岛细胞的负担日益加重。
“我们发现有些健康人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饮食,胰岛需要持续大量分泌胰岛素应对高血糖,久而久之,胰岛会产生抵抗性,进一步削弱胰岛功能。”李雪峰说。
“隐形高血糖”如何破坏胰岛功能?
健康人群也会陷入餐后高血糖的“陷阱”。李雪峰表示,不同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高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胰岛功能状态。一些看似健康的人群由于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导致胰岛素敏感度下降,餐后血糖高峰随之升高。胰岛为了应对这种持续上升的血糖,不得不反复分泌胰岛素进行调控,胰岛细胞在“加班”状态下逐渐疲惫,最终形成“糖尿病前期”症状。
餐后血糖异常并不意味着马上会进展为糖尿病,但胰岛功能一旦下降,恢复并不容易。餐后高血糖是胰岛功能逐渐“疲惫”的前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或许处在正常范围,但其餐后血糖却早已超标,正是这种“不起眼”的餐后血糖异常,可能成为糖尿病的“导火索”。
应对餐后血糖,如何“未病先防”?
餐后血糖控制不仅是糖友的任务,还是每个人日常健康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血糖异常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往往因长期忽视餐后血糖管理,胰岛功能被反复“拉锯”,最初的“健康状态”逐渐崩溃。
在李雪峰的建议下,卢女士的老伴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品,慢慢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
“健康管理并不仅仅是对症下药,更是对细节的反复观察和早期预防。”李雪峰建议,非糖友平时早餐中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过量摄入,多选择粗粮、蛋白质和低GI的食物,如鸡蛋、豆浆(无糖)、蔬菜等,平衡膳食可以避免血糖的急剧波动。同时,餐后1小时最好适量活动,如散步等。(洛健融媒·洛阳网记者 崔宏远 通讯员 牛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