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牡丹如约绽放,洛阳繁花似锦,再次吸引世人目光。
《人民日报》4月8日刊发文章《河洛春潮涌 阔步新征程 洛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全力融入国家战略和河南发展大局》,本网全文转发,内容如下:
“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牡丹如约绽放,洛阳繁花似锦,再次吸引世人目光。
国家自贸试验区、自创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重大平台相继落地,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铿锵起步;“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初具,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中国夜游名城。近年来,洛阳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洛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奋勇争先,深化提升“9+2”工作布局,以建设现代化洛阳都市圈为主战场主抓手主平台,阔步新征程,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融合聚力,建设洛阳都市圈
2020年12月22日,《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发布,标志着洛阳都市圈建设正式进入“起步就加速”的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洛阳都市圈作为支撑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将承担引领中原城市群西部转型创新发展,辐射带动陕东、晋南发展的重要职责。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洛阳紧密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细化实化洛阳都市圈战略规划,会同济源、平顶山、三门峡、焦作合作制定了洛济深度融合以及洛平、洛三、洛焦联动发展措施,启动编制洛阳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建设、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推动强自身与强辐射、强带动有机融合。
洛阳、济源旅游年票已合而为一,两地开通城际公交,济源东站到洛阳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固定电话资费同城化。随着洛阳都市圈建设按下“快进键”,协同联动发展初见成效,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共利共惠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0年,洛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28.4亿元,继续居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首位,联动周边打造现代化都市圈的基础更加稳固,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有序推进。
创新驱动,挺起制造业脊梁
伴随着现代化洛阳都市圈建设高质量推进,新发展格局下的洛阳阔步向前。
前不久,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20年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洛阳居第37位。近年来,洛阳市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嫦娥”“蛟龙”“天眼”等大国重器闪耀洛阳元素。
作为老工业基地,洛阳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已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
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结硕果”。洛阳把发展新兴产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引育并举、强化产研结合,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2020年,洛阳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一批优强企业应运而生。
当下,聚焦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厚植都市圈先进制造新优势,洛阳积极推动洛济、洛汝、洛渑、洛巩产业带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如今,LYC轴承等8家企业已与济源市企业签订产业合作协议,三邦环保材料、洛阳炼化正丁烷深加工等一批区域联动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传承发展,谱文旅融合新篇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洛阳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不断提升文旅产业能级,擦亮“古今辉映、诗和远方”城市名片,奏出“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文旅融合“交响乐”。
“融”字当头,擦亮“东方博物馆之都”新名片。以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为契机,加快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目前,洛阳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已达102家,博物馆总数和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一座座博物馆如同一个个文化宝库,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连“点”成“线”,黄河文化“活”起来。依托黄河湿地、黛眉山、青要山、万山湖等自然景观,洛阳倾力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中华文明溯源之旅、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洛阳使命”。
从伊河河畔桨声灯影中的龙门山色,到人头攒动、美食飘香的老城十字街夜市;从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应天门3D投影灯光秀,到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洛邑古城。立足于厚重的隋唐文化底蕴,洛阳通过创新夜游产品打响“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品牌,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业态串联起来,一个好看好玩又好吃的洛阳深入人心。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近年来,洛阳持续推动文化与旅游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反应”。
生态优先,增绿添彩护黄河
黄河落天走东海,在河洛大地出山入滩,小浪底水利枢纽一坝飞架,荟萃成一道集山区峡谷、高峡平湖、平原滩区等多样景观风貌于一体的百里画廊。
春和景明,黄河洛阳段水天一色、两岸柳绿花红。前不久,主线长213公里的洛阳黄河生态廊道全线贯通,以旅游交通为主、兼顾沿线基础交通功能,配建黄河“乐道”、驿站等服务设施,有效串联孟津黄河湿地、西霞院、小浪底,新安鹰嘴山、万山湖、黛眉山等生态景观和旅游资源。
碧水蓝天,绿满古都。“十三五”时期,洛阳以“四河五渠”综合治理为牵引,大力实施治水兴水行动,强力治污水、全力清“四乱”、沿河织绿带、岸线建公园,将黄河水系打造成一条条萦绕河洛大地的“绿色城市大动脉”。
如今,伊河、洛河、瀍河、涧河水清、岸绿、路畅。伊洛河作为黄河流域中下游的第一大支流,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放眼洛阳都市圈的崭新图景,河洛儿女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以打造生态强市和生态环境更优为目标,夯实黄河、太行—王屋、伏牛“一河两山”生态屏障,铺就生态都市圈的亮丽底色。
内畅外联,共建共享幸福城
2021年3月28日,洛阳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运营,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也标志着洛阳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十三五”时期,洛阳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城市建设的“工笔画”越描越精细。
交通更加畅达。洛阳地铁1号线通车、2号线也即将开通,王城大道快速路全线贯通,翠云峰立交等30余座城市立交建成投用;铁路建设实现突破,呼南高铁豫西通道今年有望开工,动车组存车场投用在即,“十”字形高铁枢纽呼之欲出;快速路网不断织密,济洛西高速、尧栾西高速尧栾段等建成通车,洛吉快速路全线贯通,“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加快完善。
民生更有温度。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宜居的新需求、新期盼,统筹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让“共享”理念直抵人心。278个城市游园、204座河洛书苑、1000公里城市“乐道”相继建成,15分钟“阅读圈、休闲圈、健身圈、就医圈”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福利;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速,惠及4.2万户群众;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攀升至90.1%,越来越多的居民过上暖冬;70个“乐养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舒适温暖、服务贴心,助力10万余名老人安度晚年。
行动铸就梦想,征程未有穷期。
河洛儿女将只争朝夕、接续奋斗,以建设现代化洛阳都市圈为主战场主抓手主平台,不断开创洛阳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
数据来源: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