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人,便有了信息的传递。远古时代,通信曾以“击鼓传声”和“烽燧”的方式传递。奴隶制国家建立后,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权力,建立了驿站,通过人、马接力传递书简。进入封建社会后,邮驿机构愈加健全,成为传递军情、畅通政令、接送官员、转运物品的重要场所。千年帝都洛阳,曾长期是我国水、陆邮驿网络的中心。洛阳驿站博物馆以洛阳历史名驿——周南驿为蓝本,集中展示邮驿文化的发展脉络,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驿站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
展示馆驿文化传承河洛文明
2009年4月,在专家呼吁下,洛阳驿站博物馆开始筹建,并于2012年4月挂牌。
洛阳驿站博物馆的蓝本周南驿,源于周代。周公营洛,成王定都于此。为传递诏会,迎送诸侯,遂设驿馆于洛邑之南,谓之周南驿。周南驿长期是全国的中心驿站,功能一直延续至清末。司马迁、林则徐等曾下榻于此。
洛阳驿站博物馆正门为古朴的鼓楼造型,门口置马车、拴马石和上马石。讲解员介绍,鼓楼是驿站的标志性建筑,用以站岗远眺、值更报时、传鼓报捷。
博物馆迎门设驻节堂,是驿丞、州官接待各方使节、迎接四路宾客的地方。进门设御洗,方便旅途劳顿的宾客洗去一身疲惫。驻节堂后有丽水苑景观小品,主要饰以明、清时期文物,其中,二十四孝桥、雷峰塔等石雕尤为精致。拾阶而上,博物馆二楼正厅为宣政堂,是古代驿站传达政令的场所。二楼的另一侧为驿丞府、车马司、船舶司、善缘寺等。
据介绍,驿丞府是驿站长官的办公机构;古代周南驿为水、陆两用驿站,车马司和船舶司分管陆路邮传和水路邮传;善缘寺取“广结善缘”之意,便于客官礼佛之需。
馆长张耀光介绍,目前,博物馆共收藏驿车、驿卒服饰、信件票据、古代家具、匾额石刻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中外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河洛文化和馆驿文化。
镇馆之宝
信使牌
此信使牌长约6.42厘米,宽约3.85厘米。信使,顾名思义是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信使牌相当于现代邮递员的工作证,是驿卒出行的必备。
封泥
该封泥长、宽各约2厘米,厚约0.3厘米。封泥是一种官印按于泥上作为实物和木制牍函封缄的凭证,以防外人拆开偷看。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由于原印是阴文,盖在泥上便是阳文。
通关文牒
此文牒长约62厘米、宽约48厘米,为清康熙时期官府颁发给商人的通关文书。通关文牒是官府颁发的、商人通过关卡时所需的官方文书,为研究商人的活动范围、驿道的设置和管理、商品流通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洛阳驿站博物馆地址:政和路与金城寨街交叉口
开馆时间:9:30—11:30;14:00—17:00(免费开放)
公交线路:70路、29路、26路、37路、75路、57路(记者 白云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