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一路走来,牡丹文化节由最初的市级节会升级为省级节会,并于去年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盛会;30年一路走来,牡丹文化节越办越好,常办常新,其经济、文化、社会、品牌影响等综合效益不断放大,已从最初单纯的牡丹观赏,演变成为促进洛阳全面发展的“金字招牌”。
文化福民
精心烹制文化大餐,全民共享文化盛宴
为让更多的市民参与牡丹文化节,我市精心组织了“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文化部推荐优秀剧目洛阳展演月”活动、特色文化城市发展论坛等系列文化活动,让市民共享文化盛宴。
周王城广场举办的“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继续秉承了“百姓的节日,牡丹的盛会”宗旨,注重将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民间传统文化等与广场文化相结合,成功举办了各类专场演出54场,涉及歌舞、戏曲、杂技、乐器、魔术等,近万人次参演,吸引观众55万余人次。
“今年的活动,无论是活动规模、演出档次,还是节目类型、群众参与度都有很大提升。”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副科长栾海宁说,新增的洛阳牡丹服饰创意模特大赛、千名少年儿童牡丹长卷书画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参与范围,突出了牡丹文化特色。
据统计,今年专场演出的参演人员95%以上都是群众演员,他们来自全市各行各业。这些专场演出是我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优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全市群众文化风采、精神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
4月9日至13日,在我市举办的特色文化城市发展论坛,为宣传推介洛阳提供了良好平台。专家学者围绕“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主题,为洛阳打造文化强市建言献策。
“通过举办特色文化城市发展论坛,可以有效扩大洛阳的文化影响力。”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说,洛阳的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应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进而推动全国特色文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今年,我市继续谋划举办了“文化部推荐优秀剧目洛阳展演月”活动,舞剧《四季情韵》、黄梅戏《天仙配》、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歌剧《红河谷》等7台剧目,在洛阳歌剧院累计上演15个场次,为市民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市文广新局艺术科科长张晓荣说,今年的活动虽采用市场化运作体制,但为让更多的市民领略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魅力,每场演出都拿出部分门票,免费发放给80岁以上的共产党员。同时,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门票半价销售,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学习文化、品读文化、传播文化、享受文化,借助牡丹文化节,洛阳这座千年帝都处处散发出文化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