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备受瞩目的“引黄入洛”工程正在全面紧张施工。作为“引黄入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城市北线的邙山渠治理工程现场同样如火如荼,市民对此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不少市民询问:邙山渠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通水?建成通水后会是什么样子?会像市区和新区水系一样设计成城市景观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近日对邙山渠治理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探访,并采访了市河渠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帮您打探邙山渠即将呈现的新面貌。
渠道宽度根据流量设计
在一期工程的两个标段,我们看到,渠底宽3米,渠口宽9米,渠深1.5米。治理后的整个邙山渠的宽度并不一致,而是根据流量变化需求而设计。
杨路通说,按照流量设计,黄河水经“引黄入洛”工程的文家沟分水枢纽,通过管道每秒向邙山渠分水2立方米;而金水河水库将作为补充水源,在小浪底水库运行水位较低时,通过渠首的提水泵站向邙山渠提供库内蓄水,补充引水的设计流量为每秒0.35立方米。因此,邙山渠在上游较窄。
“由于承担防洪功能,邙山渠沿途承接雨水汇流,越往下游,汇流面积越大。因此,在施工设计中,邙山渠的设计流量也是不同的。”杨路通说。从邙山渠平面示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邙山渠由金水河水库向东,横跨秦岭路、衡山路后,分别有西陡沟、东陡沟以及苗沟垂直分布,这3条自然沟将发挥泄水功能,尤其在汛期承担北部邙岭区洪水的下泻通道功能,它们也将邙山渠治理一期工程按流量大致分为3段——
由金水河水库至西陡沟约4.7公里,这一段的邙山渠设计流量为每秒2立方米;由西陡沟至东陡沟2公里的设计流量为每秒5立方米;在一期下游东陡沟至苗沟的4公里,邙山渠设计流量加大至每秒8立方米,是渠首设计流量的4倍。苗沟以东,邙山区治理二期工程的设计流量也是每秒8立方米。
根据设计规划,为保证邙山渠整体效果,渠深一致为1.5米,边坡比例也统一为1:2,而底宽和渠口宽度则适应流量而变化:最窄处底宽3米,渠口宽9米;最宽处底宽6米,渠口宽12米。
将形成9级水面
渠道所处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整个工程渠首至渠末的高程差大约9.2米。怎样能让渠道形成水面并保持景观呢?拦渠筑坝。
根据建设规划,邙山渠治理工程除了将在金水河水库渠首处新建一处提水泵站外,还将在全段新建节制闸、退水闸12座,共形成9级水面。其中,一期渠首与苗沟之间的高程差约5.5米,其间将修建7座节制闸,形成7级水面,同时在西陡沟、东陡沟、苗沟三处修建退水闸,方便汛期泄洪;二期苗沟至邙山渠末端的高程差在3.7米左右,该段将修建节制闸2座,形成2级水面。
根据各段高程差不同,各级水面的回水长度在1公里到2公里。值得一提的是,在邙山渠治理工程中,所有的节制闸、退水闸将在我市首次应用钢坝形式闸门,这一技术的应用目前在全省居于前列。
钢坝闸门也叫底轴驱动翻板闸门,是近年来的新兴技术。与传统常用的橡胶坝相比,钢坝坚固耐用,使用时间更长,事故率更低;钢坝通过控制卧门或立门而达到泄洪或蓄水目的,10分钟内便可完成,而橡胶坝升坝或塌坝需要较长的充放水时间;钢坝通过液压驱动,节约了大量的填充水,运行成本更低;钢坝结构简单,不仅节省土建投资,而且卧门后不存在橡胶坝坝底平台的阻水问题;钢坝还可通过适当开启调节水位,并利用闸门门顶过水形成人工瀑布的景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