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备受瞩目的“引黄入洛”工程正在全面紧张施工。作为“引黄入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城市北线的邙山渠治理工程现场同样如火如荼,市民对此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不少市民询问:邙山渠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通水?建成通水后会是什么样子?会像市区和新区水系一样设计成城市景观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近日对邙山渠治理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探访,并采访了市河渠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帮您打探邙山渠即将呈现的新面貌。
“引黄入洛”带动邙山渠治理
原邙山渠修建于1958年,渠首位于新安县磁涧镇。渠水经王城大道、机场路,从烈士陵园、中铁隧道局门前穿过,向东流入瀍河。邙山渠全长26公里,主要作用为城市防洪和农业灌溉。近年来,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沿渠乱搭乱建,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邙山渠已成为一条“龙须沟”。
按照“引黄入洛”工程的“供水路线图”,我市将从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分水枢纽引水,通过20公里隧道穿越邙山,引水至西工区红山乡境内的金水河水库。经金水河水库调蓄后,一路黄河水直接进入涧河市区段上游,补充中州渠和洛河水量;另一路由邙山渠向东进入瀍河市区段上游,补充瀍河水量。黄河水从北部入市区,盘活整个洛河以北城市区的水系,这一重要任务将由邙山渠来承担。
依托“引黄入洛”工程,为保证“引黄济瀍”顺利实现,邙山渠治理工程于去年9月正式开工。该工程西起金水河水库,东至瀍河,全长15公里,渠道走向整体趋势维持现渠线不变,局部地段根据实际情况和310国道改建进行调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渠道开挖、清淤及护砌,新建提水泵站、节制闸、退水闸、管理所、沿岸道路等。其中,一期工程由金水河水库至苗沟,全长10.3公里,开工已5个月;二期工程由苗沟至瀍河,全长4.83公里,目前已完成招标。建设目标为将邙山渠修建成景观渠,并充分发挥其原有的灌溉和防洪功能。
施工现场探访工程进展
日前,我们来到西工区红山乡寨坪村,村口道路两侧,工人们正在一条土沟内忙碌。
路西,两名工人正在边坡上夯土,沟渠已基本成形,断面呈等腰梯形,渠底窄,渠口宽。路东的工人较多,4名工人正在一段刚刚浇筑水泥的边坡上平整塑型,另两名工人则用铁锨夯平另一段渠底。我们看到,浇筑过的边坡与未浇筑的土坡相间隔。
市河渠管理处工程管理科科长杨路通介绍,为预防边坡的土层不均匀沉降,保证水泥层更加稳固,施工以每5米为一单位,中间留一个沉降缝。施工时,工人们先把一段边坡清理、修整,经过尺寸和平整度验收后,在四周固定模板,然后进行水泥浇筑和振捣,再对坡面进行平整、修理,之后养护待干。
“因为天气寒冷,水泥干透之前,要用塑料布和毛毡进行覆盖保暖,防止上冻。”杨路通说。水泥干后,工人们再将缝中模板取出并灌注沥青。
在红山卫生院南侧,另一标段的施工现场同样热火朝天。原先的邙山渠在一段路下暗渠结束后断头,渠口仍有部分积水,暗渠口的旧砖仍清晰可见。离该断口十多米处,一条崭新的明渠即将建成,一台混凝土搅拌机在渠边隆隆作响。
邙山渠一期治理工程共分为5个标段,每标段一个作业面,每个作业面平均30名工人。目前,一期治理工程已完成30%,按照工期要求,将争取在上半年具备通水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