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与丝绸之路的一次“融合”,引发许多媒体报道,“洛阳”成为热词,引发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热议。
洛阳与丝绸之路的一次“融合”,引发许多媒体报道,“洛阳”成为热词,引发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热议。
16日上午,由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策划组织的“中国梦·丝路梦”互联互通丝路行车队从洛阳定鼎门遗址启程。当日下午,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合作座谈会在洛举行,与会学者共同研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城市合作发展大计,展望“一带一路”美好发展前景。(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02版、A03版)
16日上午的活动结束后,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洛阳网等网络媒体迅速进行相关报道。此后,央视《新闻直播间》、北京卫视《特别关注》、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等电视栏目也纷纷对此进行报道。
16日和17日,数十家主流媒体也都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16日在洛举行的相关活动的盛况。同时,各媒体也从各个侧面介绍了我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力度、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
截至昨日22时,记者通过百度搜索, “洛阳”“互联互通丝路行”等热词的相关信息有1万余条、各类图片200余张。
看到各媒体的相关报道后,我市的专家、学者、市民也展开热议,大家纷纷表示,洛阳与丝绸之路渊源颇深,当前应抢抓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快速融入发展大局,重现洛阳辉煌。
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会长、研究员徐金星说,适逢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我市与新华社联合主办一系列活动,在16日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与会的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颇具价值和操作性强的建议,给洛阳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服务业等发展提供了思路。
“此次新华社在洛阳策划的一系列活动让人振奋。”我市唐史学者王恺认为,关于丝绸之路,洛阳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可以龙门石窟为核心,打造“世界圣城,中国佛都”。同时,在丝绸之路旅游方面,洛阳也要大做文章,用好汉函谷关、汉魏洛阳故城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出更多文化产品,增强洛阳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家住凯旋东路43号院的李维新说,昨日一早,他就看到了此次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除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我们还应该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媒体来宣传、推介洛阳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所做的各种努力。”李维新说,想把握好国家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机遇,关键要务实,通过更多实实在在的行动,再铸洛阳辉煌。
昨日,“中国梦·丝路梦”互联互通丝路行车队成员纷纷表示,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一定要深入采访,讲好洛阳丝路故事,在媒体上传播更多洛阳声音。(洛阳晚报记者 李东慧 常书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