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已成21世纪国际上最流行的城市发展观。苏州和重庆,正是宜居城市建设的标杆。
重庆的“立体绿化”
走在苏州的街头,无处不在的绿色煞是喜人。
说到绿,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在介绍经验时,首先从他们的“绿色经济”谈起。
1994年开建至今,最令他们自豪的,不是曾“一天创造一个亿的GDP”,而是20年来仍保有清新的水和空气。
“这份自豪”在杨知评看来,是经过20年发展的积累,园区的生态工业链已经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他告诉大家,园区的生态工业首先体现在了绿色招商上,“环保一票否决”是园区将污染项目挡在门外的特色做法。以生态工业为基础,园区将环保生态的理念融入发展的方方面面——绿色教育、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公园、绿色社区,苏州工业园区成为生态城市的样板。
再看重庆的绿。
“屋顶上种树和花草,太妙了!”“一个陡坡铺满绿意,丝毫没有荒土裸露!”考察期间,车行重庆市区,这里的立体绿化令大家叹服。
狭窄的街道、高度的落差,客观条件的制约,决定了重庆无法按照常规办法实现绿化。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课题面前,重庆人结合现实条件,最终制定了“用‘立体绿化’建设森林城市”的指导方针。
“立体绿化”就是打破二维空间概念,在三维空间内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的绿化。
重庆市中心的渝中半岛,近4年已建成42处空中绿色花园,遍布悬崖峭壁、街头巷尾,涉及人们所能看到的每一个角落。
原本是被迫采取的“立体绿化”策略,在最终实现绿化之后,却带来了意外之喜。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大城市普遍面临着交通拥堵的课题。
重庆和苏州在这方面的烦恼却没那么多。
山高坡陡的重庆城,为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提出《畅通主城行动计划》,从轨道线网建设、城市道路建设等9大方面入手,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为了让交通结构更加合理,重庆很重视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比如,重庆规定轻轨站和公交站的换乘距离不能超过100米。
此外,重庆还在各个城市组团内建设大型换乘中心,不仅可以实现多种公共交通在同一地点换乘,还为私家车设立了大面积的停车场,市民可以把私家车停放在换乘中心,然后搭乘轻轨进入主城几大核心区域。
苏州的做法则是下大力气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2009年,苏州就确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公交出行分担率在30%以上,从公交车辆、公交场站、公交票制、公交企业、公交线网、公交服务、公交信息化等7个方面细化市区公交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
尤其是苏州的公交信息化建设,每个公交站点都有一块显示屏,上面显示各趟公交车距离本站的距离,实现了对市区所有公交车辆、线路和营运状况的全程监控,极大方便市民乘坐。
我市提出要打造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对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蓝天、碧水、绿树、鲜花,越来越方便的生活,越来越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展望未来,北方水城、牡丹花城的洛阳,令人充满期待。(记者 李东慧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