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她在德国联邦总理府首次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见面。6年过去了,在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默克尔一眼就认出了她。
|
张威(右一)和陈曦明(左一)在华仁中心门口迎接默克尔 (网络图片) |
|
6年前,她在德国联邦总理府首次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见面。6年过去了,在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默克尔一眼就认出了她。
她,就是该中心创立者德籍教授张威博士。在这次会面中,她被默克尔誉为“中德之间的桥梁”。您也许不知道,在28岁赴德学习前,她一直生活在洛阳。
1 默克尔访华,一眼就认出了她
7月6日,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了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由于此次访华的重点交流领域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默克尔就把专门针对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提供社会工作咨询与服务的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作为她访问成都的第一站。
19日,洛阳晚报记者拨通远在成都的张威的电话。
说起与默克尔的这次会面,张威记忆犹新。她说,当天9时50分,默克尔总理的车队准时到达华仁,当时,作为中心理事长的她和她的丈夫、中心主任陈曦明在门口迎接。默克尔总理下车后,优雅地走向她和陈曦明,并与他们握手。当她准备自我介绍时,默克尔总理微笑着说了一句:“我知道你。”
没想到日理万机的默克尔总理,竟然还记得6年前见过自己,这让张威很惊讶。
张威出生于洛阳。1995年,28岁的她离开家乡,赴德国学习、工作15年,在德国开姆尼茨科技大学从事多年社会教育学、社会工作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加入了德国国籍。
2008年,中德合作开展了“儿童与青少年专业工作合作”项目,张威作为德方人员参与该项目,主要负责德国政府官员和社会工作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并在德国联邦总理府与默克尔见面。
6年之后,张威在成都再次见到了默克尔,竟被默克尔一眼认出。随后,张威与默克尔一起回顾了2008年在德国联邦总理府的那次会面,默克尔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2 默克尔称她是“中德之间的桥梁”
6年未见,张威向默克尔介绍了她2011年回国后的情况和在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工作情况。
2011年,张威回国后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应用心理学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任硕士生导师。
她一直坚持推进社会教育学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并于2013年1月与丈夫陈曦明创办了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为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提供服务。
在张威介绍过程中,默克尔频频点头表示赞许。
在随后的交流中,默克尔关切地问了在场小朋友和家长许多问题,称赞了华仁为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所提供的社会工作咨询与服务,并表示对中国社会教育学的发展充满期待。
其间,一名家长向默克尔提问:“能否让中国和德国的小朋友相互交流?”默克尔表示,中国和德国之间有很多儿童、青少年交流项目,比如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德方也会积极支持这样的交流。
说完,默克尔笑着指着张威说:“张教授就是中德之间的桥梁。”
3 她一直致力于儿童与青少年工作
张威能两次面见默克尔,与她在社会教育学、社会工作教学与科研工作方面对中德两国的贡献密不可分。
张威说,社会教育学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其主要功能是补充和协助家庭教育。这一领域在欧洲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但在中国尚为空缺。因此,她在成都创立了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针对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提供社会工作咨询与服务。
张威希望通过预防性社会工作、咨询性社会工作、介入性社会工作三类综合性工作,将儿童、青少年培养为“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和公众负责的人”,提高儿童、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并培养其公共意识,同时为其成长创造、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 心系家乡,她愿意为家乡做贡献
此次与默克尔会谈之后,除了国内同行的祝贺,张威还收到了来自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朋友和同行的热烈祝贺。她的母校德国开姆尼茨科技大学也来电表示祝贺。
张威希望,自己的成就也能成为家乡洛阳的骄傲。出国前,她在洛阳生活了近28年,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2011年回国时,她首先想的也是回洛阳发展事业。张威说,她曾与我市几所高校洽谈过工作事宜,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她去了四川大学。
“虽然加入了德国国籍,但我仍然是洛阳人。”张威说,她每年都要回洛看望父母,同时了解洛阳的社会工作发展情况。她希望能有机会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孩子和家庭服务,为家乡做贡献。(记者 郭秩铭 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