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6年,我市电网屡屡刷新度夏最大用电负荷记录。数字的背后,是越发凸显的用电问题——城市区供电红色预警区域此消彼长,用电“吃紧”情况时有发生。
绘制王伯晨
连续6年,我市电网屡屡刷新度夏最大用电负荷记录。数字的背后,是越发凸显的用电问题——城市区供电红色预警区域此消彼长,用电“吃紧”情况时有发生。
目前,洛阳电网最大供电能力为690万千瓦,而今夏最大负荷预测值仅有610万千瓦,本应轻松满足我市用电需求,为何一方面“家底”殷实,一方面又用电紧张了呢?
针对这一现象,洛阳晚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现状居民担心闹“电荒”,洛阳实际不“缺电”
进入7月,空调、风扇等家电进入高频使用期,我市又将迎来用电高峰的挑战。
对西工区、瀍河回族区、涧西区的一些居民而言,去年夏天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一开空调就担心会不会跳闸”“遇到频繁停电时,都不知道哪些电器敢开”……小区居民怀疑,洛阳是不是一到盛夏就闹“电荒”?
“我市夏季电网供电能力整体富余,并不存在‘电荒’。”洛阳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预计今年,我市夏季最大用电负荷将继续加大,达到610万千瓦,比去年增长6.3%,仍在电网最大供电能力690万千瓦范围内。
“一些居民家中存在用电不稳时常跳闸的情况,多半跟线路‘小马拉大车’有关。一条输电线路负荷能力有限,随着用电需求增加,就需要将‘小马’换成‘大马’,通过新建变电站或更换更大容量变压器来提高供电能力。”该负责人说。
调查部分区域“亮红灯”,变电站少是主因
从往年入夏后电力服务热线95598接听情况看,“跳闸”“停电”“保险丝烧断”等问题接连不断,这又为什么呢?
洛阳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一些区域用电已处于限电边缘。
按照供电紧张程度,市区被分为“黄、橙、红”三种预警区域。其中,红色预警区域供电形势最为严峻,在这个区域,供电部门不敢接受新增小区、商超等的用电报装申请,担心影响供电质量。
目前,我市城市区供电红色预警区域面积达45平方公里,约占城区面积的30%,涉及近77万人,主要集中在涧西区南部、高新区东部、瀍河回族区、西工区的西部和北部等地,尤其是瀍河回族区、老城区、洛龙区局部区域,将成今夏用电最吃紧区域。
“洛阳不缺电,最缺变电站。”市发改委重点办工作人员说,这些区域“有电却用不上”的共性问题是缺少变电站。他解释,洛阳的供电能力在我省仅次于郑州,但要将110千伏、220千伏甚至500千伏的高压电变为220伏的家用电,需要变电站、变压器把电“引”下来转换、落地。
影响变电站项目“落地难”,供电形势更严峻
增建变电站是缓解、消除供电红色预警区域供电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那么,一些区域缺变电站是什么原因呢?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因没有电网项目的决定权、物资采购权、资金支配权,所有电网项目的规划、设计、资金全部要上报至国家或省发改部门审批,手续复杂,核准周期比较长。
“人、财、物全部经由省级部门调配。而且,如果不在获批时间内完工,已获批的项目就要重新审核。”洛阳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日趋严峻的供电形势,我市相关部门每年都有电网建设相关规划,争取到一批电网建设项目,它们如顺利建成投用,全市的供电红色预警将被解除。遗憾的是,截至目前,获批的16个急需建设的变电站正面临“落地难”。
今年5月,220千伏唐宫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基本解决了西工区中东部用电紧张问题,该区域供电红色预警被解除,但是,这个变电站从规划审批到最终建成投用,经历了长达6年的施工停滞期。目前,西工区西部、北部仍旧面临供电紧张的情况。
“一些居民坚持‘要电不要变电站’是最主要原因。”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工作人员说,这种矛盾就像“谁都需要倾倒自家垃圾,但不希望垃圾中转站跟自己为邻”一样。
问题变电站“落地难”的背后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变电站项目“落地难”,既有政府相关部门协作的问题,也有跟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缺乏科学信息沟通的因素,城市低压配电网中的变压器更换、城市主电网变电站的选址难等,就是其中一些缩影。
一个台架装两台变压器
“往年,一到晚上七八点最容易停电,年年如此,为啥就修不好呢?”老城区豫通街居民马先生抱怨说。
洛阳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朱春涛对此解释,老城区豫通街共有8台变压器,这些老旧变压器已难满足居民用电需求。原本供电部门计划在豫通街增加新的变压器,却遭到附近居民反对。于是,街道上就出现了一个变压器台架上平均装两台变压器的怪象。
按操作要求,一个台架上只能装一台变压器。
今年,供电部门查出54台重载变压器、20多条重载线路,计划实施160项改造工程,但对一些变压器、线路更换改造时,少数人不理解、不支持,施工时常受阻。
居民担心被“辐射”
“网上说变电站和高压线至少要建在离居民区200米之外的地方,这么强的辐射,会让人患上白血病、癌症,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畸形。”
采访中,不愿变电站建在自家周边的市民多抱有这些想法。但是,究竟变电站或高压线产生的“电磁辐射”多大?人们却又对此了解不深。
一些变电站存在选址难
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一些地块在规划开发时,因种种原因未给后期变电站建设预留出用地,导致后期需配建变电站时出现选址难、落地难。同时,一些城市新项目很快上马,而变电站等因规划时间长,跟不上变化,还出现类似“有车没马”的问题。
另外,一些地块的在建、待建项目用电系满足施工需要的临时电源,随着人员、单位的进入,所需用电量往往是临时用电量的一二十倍,变电站无法落地,也会导致这些区域无电可用。
实验输变电设备“辐射”有多大
变电站为何要建在居民区附近
洛阳晚报记者从市环保局得知,国家明确规定,110千伏以上的输变电设施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竣工验收。也就是说,110千伏以上的变电站和输电线建设工程建设前必须先由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后还须环保部门进行环保竣工验收,经环保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运行后,还要接受环保部门定期监督检查。
那么,变电站建设能否避开城市区,改建在城市外围?
洛阳晚报记者了解到,一座变电站工作能力、范围有限,一般情况下,在城市用电负荷密集区,1个110千伏变电站只能覆盖约2平方公里供电面积,我市每年用电负荷增长很快,在有些地段,变电站的供电半径还不足500米,仅在城市外围建设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不能满足逐年增多的用电需求。
因此,在城市中心用电负荷密集区建设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和高标准环保要求的电力设施,是缓解日益严重的用电紧张问题,确保市民正常用电最关键的措施之一。“这就和公交公司在居民多的地方设置公交车站,以满足居民出行需要是一个道理。”市环保局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负责人说。
有市民还问:“国家对高压输电线路与居民楼间的距离有没有规定?”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国家相关部门对22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距离居民住房,有严格的净空距离要求。按照国家经贸委发布的《110~500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110千伏线路导线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垂直距离为5米。
输变电设备产生的“辐射”能伤人吗
“将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现象称为‘电磁辐射’是不科学的,它们产生的是电磁感应,这与电磁辐射有本质的区别。”北京工业大学电磁防护与检测实验室主任王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所谓电磁辐射,一般是指频率在10万赫兹以上的高频率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现象,日常生活中手机、微波炉等电器产生的就是这种电磁辐射,而输变电设施产生的主要是电磁场(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
我国输变电设施的工作频率仅为50赫兹(简称“工频”),其特点是频率低、波长长(可达6000公里)。现实情况是,没有哪条输变电线路的长度能超过6000公里,因此,不能形成有效的电磁辐射。
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国际上规定,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的限值标准为每米5000伏,输电线路的工频磁场的限值标准为100微特斯拉。
“我国执行的标准比国际通用标准限值还要严格。”该负责人说,我国工频电磁场限值标准为:工频电场强度不超过每米4000伏,工频磁场强度不超过100微特斯拉。
实地测量:变电站电磁场强度有多大
近日,我省唯一一个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电磁兼容研究所工作人员来我市对一些设施进行抽检,洛阳晚报记者目睹了工作人员用专业仪器,对我市两处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场强度进行现场测量。(记者 牛鹏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