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泽仁,男,藏族,四川省巴塘县人。尼玛泽仁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为已故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亲赐的班禅画师。
编者按
12日,“中原行”——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大型采风活动西线采风团一行20余人来洛,开始为期4天的采风活动。本报今起将陆续刊发对部分画家的专访。
卢舍那大佛代表了中国艺术的高度
12日下午,风尘仆仆的采风团成员从巩义赶到洛阳后,立即到龙门石窟采风。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现存窟龛2345个、佛像近11万尊,为我国古代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卢舍那大佛代表了中国艺术的高度。”当看到高达17.14米的卢舍那大佛时,尼玛泽仁感慨地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佛教艺术占有重要地位,艺术因佛教而兴,佛教也因艺术而存在,卢舍那大佛就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
尼玛泽仁说,在希腊、罗马,我们往往沉醉于其精美的雕刻艺术。殊不知,站在卢舍那大佛脚下,我们同样会感受到东方雕刻艺术的强烈冲击。
洛阳行提升了民族文化自豪感
尼玛泽仁说,此次采风活动,是党中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在河南的具体落实,充分体现了对文化的重视,对发掘五千年文明积淀的重视。
“在洛阳,我们找到了中华民族的根儿。”尼玛泽仁说,洛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和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在洛阳,我们看到处处是文化,就像是在穿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过程中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提升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
“我个人对佛教有比较深的研究,也希望创作出一批高水平的佛教艺术作品。”尼玛泽仁说,这是他最大的心愿。而此次洛阳行,厚重的河洛文化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将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一批反映洛阳、反映河南、反映当今时代的精品力作。(记者 姜春晖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