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走进新馆读洛阳:上古瓮棺 透过时空看古人的灵魂观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晚报 2011.05.23 20:29

文物档案

文物名称:伊川缸

出土时间:1965年

出土地点:伊川县白元乡土门遗址

文物年代:仰韶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至7000年) 

规格:口径24厘米、高47厘米

价值:伊川缸是伊洛河流域史前文明的见证,也是了解仰韶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在缸体上所绘的图案,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 

  生活在洛阳的人对古墓并不陌生,历朝历代,洛阳周边不知埋葬多少帝王将相、贩夫走卒,各种形制的墓地、棺椁在洛阳都有发现。

  可是,在人们所熟知的木质棺椁出现以前,远古时期的人是怎么安葬逝者的?他们的葬具也是木头做的吗?二十世纪中叶,在我市伊川县境内,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一处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被发现,该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题。

  这把“钥匙”有个专有名字——“伊川缸”。

  它和唐三彩一样有特色

  在洛阳博物馆新馆第一展厅入口处,摆放着几个大约半米高的直筒形的缸,它们大多圆唇外卷,大口深腹,底部则是平的,缸体上绘有不同样式的花纹,看上去像制作粗糙的工艺品。

  洛阳博物馆的孙章峰说,可别小看这些不大起眼的缸,它在文物界可是大名鼎鼎,有着自己专有的名字——“伊川缸”,这个名字是国家文物局的专家起的。

  他说,“伊川缸”并不是只在伊川县出土,它在三门峡、平顶山、郑州以及陕西等地都有发现,因为1959年在伊川县白元乡土门遗址最早被发现,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伊川缸”和唐三彩一样,是带有浓厚洛阳地域特色的文物之一。

  我们在展厅内看到,每个“伊川缸”上的花纹都不同。其中,有个“伊川缸”的花纹特别抢眼:口沿下面有3道凹弦纹,弦纹下有3个鹰嘴状钮,下饰斜行划纹;在上腹部,有3组彩绘的椭圆形图案,乍一看就像缸上长着3个大眼睛。

  孙章峰说,这个“伊川缸”是1965年在土门遗址出土的,1985年4月,在洛阳地区文物普查成果展中首次与游客见面,一经展出就引起轰动。

  它是古人用来放置尸骨的瓮棺

  土门遗址位于伊川县城东南2.5公里的土门村,西距伊河0.5公里,南侧有永定河流过。

  二十世纪中叶,文物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痕迹。经过发掘后,他们发现了这个遗址。该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该遗址中,文物工作者发现了4座房基遗址。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一些陶土制作的盆、釜、缸等。

  孙章峰说,刚发现“伊川缸”时,大家以为它跟盆一样,是盛放食物或水的生活器具,可随后大家发现:缸的底部还有一个小指粗的小洞。如果盛放食物或水,不就漏出来了吗?而且,这些缸被发现时是集中在一起的,并离房屋有一定距离。如果是生活用品,它不是应该被放在屋里吗?

  随着文物清理工作的进行,人们在一些缸内发现了一些骨头碎片,根据这一发现,有学者提出:它会不会是用来放置尸体的瓮棺?

  孙章峰说,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伊川缸”是葬具的说法基本上成为共识。

  它是棺椁的“初级形态” 

  孙章峰说,丧葬的习俗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使用的葬具也是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发展的。“伊川缸”则是棺椁的“初级形态”。

  据了解,在早期,人们用茅草裹尸,弃置荒野了事,并不挖墓穴。后来,人们可能不忍心看到亲人尸体被禽兽所食,开始掩埋尸体,于是就出现了专门放置尸体的墓穴和葬具。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人类经常利用天然洞穴作为住所,故也常利用天然的洞穴或岩棚作为墓地以安置尸体。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出现了专为埋葬死者而烧制的陶制葬具。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瓦棺。瓮棺葬较早出现并流行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而“伊川缸”就是瓮棺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到了新石器晚期,石棺和木棺才偶有发现。后来,木棺逐渐被广泛使用,并根据死者生前的地位,形成了系统的丧葬制度和礼仪。

它和古人的灵魂观、“二次葬”有关    

  可是,我们看到的“伊川缸”口径最大不过40厘米、高不过半米,怎么能放得下成人的尸体呢?

  孙章峰说,一部分学者认为,“伊川缸”是夭折幼儿的葬具,因为死者尚未成年、不被视为氏族成员而不得埋入氏族墓地,家人就把幼儿葬在房屋附近。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伊川缸”的出现,是跟“成人二次葬”的习俗有关。

  “成人二次葬”是将已经埋葬的死者遗骨取出,再次埋葬。如果仅是装死者的遗骨,这个缸的容积就够了。

  他说,“成人二次葬”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流行于仰韶文化中期河南西部的特定区域,即伊河流域。

  为什么要将死者再次安葬呢?孙章峰说,一种可能是墓地搬迁;第二种可能是,采用这种葬俗的氏族有一种信念:认为人的血肉是人世间的。人死之后,等肉体腐朽,再将尸骨正式埋葬,死者才能进入鬼魂世界。

它上面的小孔、图案有讲究

  孙章峰说,第二种可能在“伊川缸”的制作上得到了体现:伊川缸底部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的用途,就是作为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

  而“伊川缸”上绘的图案则是当时人们生活状态的体现。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1978年在临汝阎村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出土的一个“伊川缸”。这个“伊川缸”外壁上画着一幅《鹳鱼石斧图》。图上绘有一只鹳鸟,口衔一尾大鱼,还有一个石斧,斧头和斧柄相交部位有一些横线和圆点,表示两者是如何固定在一起的。斧柄下半部分画着一些交错的斜线,表示对斧柄作了防滑处理。

  而这次洛阳博物馆展出的几个“伊川缸”上也都有不同形状的图案。古人为什么要在“伊川缸”上绘制这些图案?我们无从得知,但人们对这些图案在美术史上的意义持相同观点——人们均认为这些图案是中国画的雏形。

孙章峰说,“伊川缸”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夏文明从启蒙走向成熟的进程。(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孟国庆 文/图)

[ 责任编辑:孙静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减肥吃素 竟会吃出脂肪肝?
    减肥吃素 竟会吃出脂肪肝?
  • ·煲汤加点它,消热又润燥
  • ·有甲状腺结节请找准此穴
  • ·从医数十年,她说:帮不到患者时特别难过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旅居小地方 沉浸慢生活
  • ·好客山东遇上老家河南 假期再现双向奔赴
  •  
    新闻排行
  •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二期项目电芯厂...
  • 每天数百吨!洛阳的落叶都去哪儿...
  • 合并办学!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整...
  • 1989年,琼瑶曾到洛阳赏牡丹游龙门
  • @洛阳人:冷空气即将到达,最高气...
  • 市委召开企业座谈会
  • 江凌到汝阳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 加速“出海”!洛阳“一带一路”...
  • “洛阳宿”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带动...
  • 洛阳18岁女选手夺全国跆拳道季军 ...
  • 百姓呼声
    火车站南广场与北广场是否会地下互通?
    目前还有违停15分钟柔性执法的政策吗?
    精彩图片
    新安县磁涧镇:丹...
    郭蓉怡:青春接力 ...
    中科信息产业园(...
    于延明:豆香四溢 ...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