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洛阳将着力打通天街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隋唐洛阳城中轴线示意图
这段时间,洛阳将着力打通天街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天街位于隋唐洛阳城南北中轴线上,而这条中轴线最初的设计者是隋炀帝和宇文恺。
从应天门北望邙山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在此之前,他率群臣“登邙山,观伊阙”,而宇文恺奉他之命设计的洛阳城,正是“北据邙山,南直伊阙之口”。也就是说,伊阙和邙山分别位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的南北两端。
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宇文恺引洛水贯都,将洛阳城分为南北两部分。洛水穿城而过,隔开了宫城、皇城和南岸的里坊区,一条中轴线又将它们连在一起。
在这条南北中轴线上,有宫城的正南门——则天门(唐称应天门),皇城的正南门——端门,向南过天津桥后,则是通往建国门(唐称定鼎门)的南北大街,称为天街、天津街、端门街、定鼎门大街等。
在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排列着一些“天字号”建筑,其中则天门、天津桥等隋时已有,天宫(即明堂)、天堂、天枢等是在武则天时期建造的。这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作为洛阳的历史轴线,正逐步恢复昔日的恢宏气象。
它北起邙山之巅的翠云峰,向南一直延伸到伊阙。在这条历史轴线上,分布着人们津津乐道的“七天建筑”,自南向北,分别是天阙(伊阙)、天街、天津桥、天枢、天门(应天门)、天宫(明堂)和天堂。
让我们走近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对它多一些了解和认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