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洛阳将着力打通天街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定鼎门
定鼎门
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的正南门,相当于隋唐洛阳城的正门。它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初称建国门,唐时改为定鼎门。
无论建国门还是定鼎门,都说明它是隋唐洛阳城的“门面”,无可取代。
确实,隋、唐及武周之后,五代的后唐、后梁、后晋仍以洛阳为都,北宋也以洛阳为西京,定鼎门的作用一直不变,500多年间见惯繁华,历尽沧桑。
作为丝路起点和运河中心,隋唐洛阳城在当时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经常出现万国来朝的盛景,从定鼎门下走过的人数不胜数。在对定鼎门遗址进行发掘时,考古人员发现有大量人的脚印及骆驼蹄印、车辙等,也印证了当年贸易往来的繁荣。
在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定鼎门南与伊阙相对,北以天街与天津桥相连,并与端门、应天门、明堂等遥相呼应,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天街南望伊阙
天街
天街是隋唐洛阳城的中轴大街。它南起定鼎门,北过天津桥至皇城端门,又称天津街、端门街、定鼎门大街等。
在《大业杂记》中,唐人杜宝记载了隋时的天街景象,称其“阔一百步。道傍植樱桃、石榴两行。自端门至建国门,南北九里,四望成行。人由其下,中为御道。通泉流渠,映带其间”。
清人徐松著《河南志》时,引用唐代韦述在《两京新记》中的描述,也称隋时天街种有樱桃、石榴等,不过唐时又杂植了槐、柳等。
天街“阔一百步”,宽度约合今147米,在古代的道路中,这算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资治通鉴》中记载,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正月,隋炀帝为招待四夷酋长等,“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灯火光烛天地”,就是在天街上,狂欢持续了一个月。
唐人的诗中也常写到天街。如裴夷直在《和周侍御洛城雪》中说:“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如今的天街则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