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0余年,洛阳豫剧院再次唱响上海。5月10日、11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洛阳豫剧院携豫剧马派艺术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连演两场精彩大戏,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演出谢幕时,全场观众纷纷起身鼓掌叫好,热情高呼“再来一段”,久久都不愿离去……
“豫剧不缺观众”
穆桂英 (关美利 饰)
随着现代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观众流失成为很多传统艺术所遭遇的普遍性困扰。
“豫剧不缺观众。”关美利说,面对市场,他们也在不断探索和思考,而这也让他们对豫剧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一如这次上海之行,全国戏迷特别是年轻戏迷对豫剧的追捧和喜爱甚至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不少人都对演出现场的火爆以及出现了如此多的年轻面孔表示惊叹。
近几年,洛阳豫剧院应邀到各地举办的商演每年有300场左右。剧院在外演出时,不仅场场爆满,大家还欣喜地发现,观众席中年轻戏迷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其中不乏大学生群体,甚至还有人驾车追随剧院辗转多地,连续观看多场演出。
“今年春节,我们在河北有一场演出,当时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在的地方比较偏僻,一位北京戏迷专程买票过来看戏,第二天一早又辗转赶回北京上班了。”关美利说,伴随着网络的兴起,传统艺术确实不可避免会受到冲击,但也正得益于多元化的网络传播渠道,让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豫剧走进了更多年轻人的视野,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很多年轻戏迷称,豫剧艺术博大精深,简洁明快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剧中人物、朴实无华酣畅淋漓的大段唱腔、慷慨激昂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总能唤起他们强烈的家国情怀,演员们精致漂亮的妆造也让他们为之着迷”。
除了看戏、追戏,不少豫剧马派的年轻戏迷还自发为洛阳豫剧院开设了如“北方姑娘yyy”等多个视频账号,专门拍摄、发布演员们的每一次精彩演出,认真记录、传播豫剧马派发展的点点滴滴……
“豫剧虽然不缺观众,但是如何留住观众、更好地回报观众是我们迫切关注的问题。”关美利说,洛阳豫剧院的演员平均年龄为27岁,队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虽然团队演员年轻化,但他们对传统豫剧的坚守却始终没变,比如坚持使用水鬓,用传统的方式化妆;坚持传统的演奏方式,呈现古朴而富有韵味的音乐伴奏,演员们在剧中都能全心全意投入,甘做绿叶、当好配角……
此外,在大流量时代,关美利还以身作则,并要求演员们也要静下心来,不迎合浮躁的艺术,不被外界左右,根据自身条件继承、深耕马派艺术,持续练好“内功”,不断提升舞台技艺,“只有把戏唱好了,演活了,才能接得住流量,扎根观众心中,成为永不退场的经典”。
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上海是文化之都、艺术之都、时尚之都,更是戏剧‘大码头’,也是我母亲和《穆桂英挂帅》起飞的‘福地’,这次洛阳豫剧院能走进上海并取得演出成功,是一件很有魄力、很有影响力的大事件。”马金凤大师的儿子马建新说,看到豫剧马派枝繁叶茂、代代相传,相信母亲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希望未来豫剧能够多走出去,展示国粹精品,传播中原文化。
在上海的演出接近尾声时,不少观众在现场喊话或网上留言,向洛阳豫剧院发出了“邀请函”,要请他们到自己的家乡举办专场演出。“当时一位观众还诚挚邀请我们到新加坡进行演出。只要条件允许,我们愿意走上更为广阔的舞台,展示豫剧之美。”关美利说。
13日,洛阳豫剧院结束上海之行返回洛阳,还没来得及停歇,又赶赴周口开始了一场演出。
一如关美利所说,在戏曲艺术薪火相传的道路上,他们从未停歇。(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孙晓华)(图片均由洛阳豫剧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