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新闻 | 图片 | 洛阳
洛阳田野寻宝记:这份沧桑,让人如此难忘!

辟雍碑

   1931年,在今伊滨区佃庄镇境内辟雍遗址发现巨碑一通,通高3.22米、宽1.10米、厚0.30米。碑额隶书“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23字,碑文隶书,30行,行56字,共1500余字,刻立于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1974年,又在辟雍遗址发现碑座,后与碑身合 为一体,现保存于距辟雍遗址不远的佃庄镇东大郊村。西晋辟雍碑在我国文化教育史、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何为辟雍?一般认为,辟雍即太学,因四周有水、形如璧环而得名,是天子用来“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

   据碑文载,晋武帝司马炎曾三临辟雍,太子司马衷(后来的晋惠帝)曾两莅辟雍。据碑文记载,当时的太学生“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并时集至,万有余人”,可见西晋太学之盛。八王之乱”导致西晋一蹶不振,走向灭亡,洛阳宫殿及太学等建筑早已化为烟尘,唯有埋在地下的辟雍碑完整如初。

升仙太子碑

  升仙太子碑位于洛阳市偃师府店缑山之巅。此处原有升仙观一座,今已不复存在,仅留此碑,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盘龙首龟座高1.3米。

  所谓升仙太子,指的是周灵王的太子晋。他因触怒周灵王而被废黜后,相传在缑山驾鹤升仙。西汉时,刘向在《列仙传》中称,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曾游于伊洛之间,后被道士浮丘公接上了嵩山。

  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书和草书相间,接近章草书体。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

  该碑的历史价值在于“巾帼书碑从此始”。在中国古代社会,书碑之事被男性把持,女性是不许登“大雅之堂”的。独有武则天,以“神皇”的权威打破了传统惯例,开中国女性书碑的先河。

石氏双碑

  石氏双碑位于孟津区常袋镇石碑凹村。石碑凹村原名宣武村,相传因靠近北魏宣武帝的陵墓而得名。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死后葬于此处,其后代去世后也葬在附近,于是,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家族墓地。这里墓葬一座挨一座,墓碑林立,高大壮观,每座墓的神道两旁都有石人、石虎等,因此,村名便改为“石碑凹”。

   石氏双碑分属于石守信的两个儿子石保兴、石保吉。石保兴墓神道碑碑文为行楷,碑首两侧刻两条盘龙,碑身两侧浮雕蔓草纹,底座置于八角形大石座上,引颈卷爪,腿部刻鱼鳞纹,尾部下垂,尾尖上勾。石保吉墓神道碑,碑首两侧也镌刻有两条盘龙,顶部正中刻一坐佛,佛像有背光,碑身两侧面浮雕蔓草纹,底座深埋地下,碑文为行书。

  石保兴与石保吉墓神道碑形体高大,雕刻精细,碑文对了解北宋官制、历史事件及石守信父子的史料、墓地布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石保吉墓神道碑碑首雕刻的佛像,形制特殊,为研究墓碑发展演变、雕刻风格提供了实物资料。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来源: 洛阳网    2024-05-17 08:06 [ 责任编辑:崔利利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热点图片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